從全國31個省份來看,除了西藏自治區,其他30省份都有網貸平臺退出。廣東、北京、上海等網貸行業發展規模居於全國前列的地區,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同樣居於前列。在這一年,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和山東5個省份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559家,佔比達到了63.02%。

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退出平臺累計貸款餘額達63.7億元。在惡性退出的問題平台中,貸款餘額超過千萬元的平臺有47家,超過億元的平臺有13家,其中位於江蘇的薪滿意融涉及貸款餘額10億元。

所謂貸款餘額,又稱待還本金、待償金額等,通俗地説,指截至當前,P2P平臺已經放出去,沒有還款的錢。貸款餘額是衡量平臺經營規模、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標。貸款餘額高,説明平臺的借貸規模大,同時,相應的流動性風險可能也高,一旦無法如期收回借款,平臺對投資人的兌付壓力增大,就可能崩盤。

不過在網貸之家研究員陳曉俊看來,“這些平臺累計涉及貸款餘額佔2017年7月底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的比例約為0.6%,可見對行業影響較小。”截至2017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為10897.08億元。

從退出平臺的股東類型來看,主要分為風投係、國資係、上市公司係、銀行係、民營係等五類。陳曉俊對記者説,“我們發現停業及問題平台中約99%的平臺屬於民營係平臺,民營係平臺由於沒有一個好的背景,在沒有強硬的背景、沒有雄厚資本實力的情況下,嚴厲的監管環境下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監管細則仍待明確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一年間,涉及網貸行業的監管政策,包括全國性監管政策和地方性監管政策出臺近60個,對於“一週出臺一項政策”的節奏,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抱怨説:“現在出臺政策多得難以適應了,並且有時候還經常變,遇到標準不一致的時候更是無所適從。”

一位熟悉P2P業務的法律人士也向記者説:“現在的網貸監管更多偏重行政手段,但監管部門又無可奈何,前期沒有監管,現在只能有點矯枉過正了。”

>>資訊披露標準待完善

其實在銀監會發佈資訊披露指引之前,2016年10月,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就發佈了《網際網路金融資訊披露個體網路借貸標準》(下稱“資訊披露標準”)。

兩者雖然監管方向大致相同,但是具體到一些細節還是有所出入。以逾期率這一重要指標為例,資訊披露指引沒有提及這一指標,資訊披露標準雖然有相關規定,但並沒有明確超過多少天算逾期,對借款餘額以及代償金額如何計算等也沒有明確規定。

這意味著P2P平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寬限期限和展期。

沒有統一標準的後果是,逾期率這個指標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以互金協會官網所披露的88家網貸平臺運營資訊為例,雖然不少平臺的項目逾期率和金額逾期率均為0,但因沒有統一的計算標準,結果難免存在粉飾。

如何理解互金協會和銀監會在網貸行業監管方面的作用和地位?網貸之家CEO石鵬峰認為,“目前互金協會的相關標準和規定主要對於協會會員産生約束,而銀監會的相關辦法和指引則是對全行業都有影響。銀監會的作用主要在於制定全國性統一的行業標準,而互金協會的作用則更多是行業自律的推動和建設。”

對此,石鵬峰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資訊披露標準的建立和統一對於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存在一些細節上的不一致,但未來各個層面的標準會不斷趨於統一。這樣也才能方便從業機構的執行。”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