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不到48小時,15名空降兵從幾倍于訓練高度的4999米高空,在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指揮、無地面標識的“三無”條件下,成功空降崇山峻嶺間的重災區救災。

那麼,世界誠服的中國空降兵是如何組建起來的呢?

中央決定組建空降兵部隊,劉亞樓赴蘇聯軍援談判。視頻截圖


“必須儘快組建起強大的多兵種現代化部隊”

1949年5月4日,北平上空傳來數架飛機的轟鳴聲,幾架涂著青天白日機徽的美制國民黨B-24型轟炸機超低空掠過南苑機場塔樓,緊接著,一串串重磅炸彈落下,一股股濃煙沖天而起,整個南苑機場瞬間成了一片火海。

巨大的爆炸聲震撼了這座千年古城,更震驚了剛剛進入北平的毛澤東主席的心。

毛澤東深刻地意識到,要想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必須儘快組建起強大的多兵種現代化部隊。

而空降部隊是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912年,隨著降落傘的問世,空降兵誕生了,這種從飛機上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降落傘的逐漸完善,在實戰當中發揮出越來越引人注目的作用。

二戰期間,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盟軍大規模使用了空降兵作戰,在登陸的最初時間裏,空降兵不僅破壞了德軍防禦的穩定性,還牽制了德軍的預備隊。

早在1944年1月,國民黨軍隊就組建了空降兵,並於1945年在收復廣東、廣西、湖南等戰鬥中3次使用空降兵,對瓦解日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