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管厚愛增活力

——鮮明樹立“四個合格”黨員標準,把各方面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更多地吸收到黨內,把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黨員隊伍的管理中去

大木百尋,根積深也;滄海萬仞,眾流成也。

“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體現,黨的執政使命要靠千千萬萬黨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

這是2013年“七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體黨員寄予的殷殷囑託、切切期冀。

“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黨中央謀篇佈局、擘劃宏章,確立黨員隊伍建設目標要求,指明黨員隊伍建設工作前進方向。

——始終堅持政治標準,源源不斷為黨的肌體補充新鮮血液。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力量和作用,既取決於黨員數量,更取決於黨員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黨員隊伍數量和品質的辯證關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為發展黨員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

保持適度規模。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導制定發展黨員總體規劃。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把黨員隊伍入口關,2013至2016年,全國黨員數量年均增長保持適當速度,黨員隊伍保持適度規模。

調整優化結構。著眼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社會基礎,通過計劃統籌、分類指導、政策傾斜、動態調節等辦法,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與2012年底相比,2016年底全國大專及以上學歷、女性、少數民族、生産工作一線黨員佔比分別提高5.9、1.9、0.2、5.7個百分點。

提高發展品質。認真落實《中國共産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嚴格培養教育,嚴格政治審查,嚴格發展黨員工作程式、責任和紀律。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新黨員比例為11:5:1,優於2012年的7:3:1,發展黨員擇優率不斷提升。

——以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為抓手,把每名黨員納入黨組織有效管理之中。

“黨內生活松一寸,黨員隊伍就散一尺。黨員幹部只有在嚴格的黨內生活中反覆鍛鍊,才能堅強黨性、百煉成鋼。”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內政治生活在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中的主要平臺作用。

抓住黨員組織關係管理這個中心環節。2016年1月開始,在全國範圍部署開展黨員組織關係集中排查,解決“口袋黨員”問題,理順黨員組織關係,對與黨組織失去聯繫黨員進行規範管理和組織處置,90%的失聯黨員重新回歸了組織的懷抱。

用好黨的組織生活這一經常性手段。認真貫徹《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積極推行主題黨日、領導幹部講黨課等做法,組織生活在基層正常起來、認真起來、活躍起來。

著力解決流動黨員管理這個難題。突出農村流動黨員和大中專畢業生中的流動黨員這兩個重點,推動落實流出地黨組織跟蹤管理、流入地黨組織主體管理、有關部門黨組織協同管理、街道社區黨組織托底管理責任,使他們“安家”、安心、安業。

突破疏通黨員隊伍“出口”這一瓶頸。制定出臺《關於做好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認定標準、處置程式和政策界限,把從嚴治黨要求落到實處。近5年來,組織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穩妥有序進行,進一步教育提高了黨員、純潔了隊伍。

——加強黨內激勵關懷幫扶,使廣大黨員既有義務、有責任、有奉獻,又有權利、有溫暖、有榮譽。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優秀基層幹部因各種原因在基層一線工作中不幸過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這些優秀基層幹部的家屬,滿腔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特別是要把他們的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照顧好。這項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專人落實。”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的一段話,文字不多,卻飽含深情。

對廣大黨員和基層幹部,習近平總書記滿懷眷顧。這種眷顧,體現在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為全國“兩優一先”頒授證書、給患病的大學生村官回信、關心過問基層黨員幹部的工作生活、致以親切問候等諸多細節之中……

政治上關心、思想上關懷、生活上幫助。

按照黨中央要求,各級黨組織把關心關愛黨員和基層幹部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從做實做細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談心談話,到選樹宣傳表彰先進典型;從每年發放老黨員生活補貼、提高基層幹部待遇,到每年元旦、春節開展走訪慰問等,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黨員和基層幹部奮發進取的內生動力。

明責實抓見成效

——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

“是不是各級黨委、各部門黨委(黨組)都做到了聚精會神抓黨建?是不是各級黨委書記、各部門黨委(黨組)書記都成為了從嚴治黨的書記?是不是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成員都履行了分管領域從嚴治黨責任?”

2014年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連發“三問”,振聾發聵,引人深思。

什麼是政績?什麼是責任?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一針見血:“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

按照黨中央部署,從2014年開始,連續3年開展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並向機關、企業、高校延伸,70.8萬名黨組織書記聚焦第一責任,述黨建、找不足、挖根源,曬出問題、整改、責任“三張清單”,上級黨組織書記嚴肅點評、直擊問題、切中要害,375.1萬名黨員群眾代表認真評議、把脈會診、現場監督……明責、履責、述責、考責、問責,動力一級一級傳導,責任一級一級壓實。

各級黨委緊緊抓住落實基層黨建責任制這個“牛鼻子”,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抓第一要務和抓最大政績有機統一起來,基層黨建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強大動力。

——人們看到,在扶貧攻堅第一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成為脫貧摘帽的主心骨和“領頭雁”。

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是烏蒙山區最大的集中連片貧困區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縣尚有10個貧困鄉鎮90個貧困村11萬多名貧困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25%。

靠前指揮在一線!規劃設計在一線!駐村幫扶在一線!

關鍵時刻,永善縣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105支,選派隊員593名,進駐15個鄉鎮105個村(社區),團結帶領群眾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之中。

——人們看到,在改革發展主戰場,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自雄安新區宣佈成立以來,我們黨員幹部就放棄了休假,日夜奮戰在農村工作一線。”雄縣編委辦主任科員、昝崗鎮小四方村駐村工作組幹部侯佔良説,他們要走訪村裏每一家農戶,摸底排查矛盾隱患,化解村民糾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從廣闊平原到邊陲村寨,從車間班組到科研團隊,到處都有基層黨組織的旗幟高高飄揚,到處都活躍著廣大黨員無私奉獻的身影。面對改革發展中的棘手問題和困難,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身先士卒,自覺承擔起改革先鋒隊和主力軍重任。

——人們看到,在抗災搶險最前沿,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奮不顧身、甘灑熱血。

2016年6月上旬,一場入汛來持續時間最長、累計雨量最大、影響範圍廣的強降雨席捲江西。面對災情,江西各地紛紛組織黨員突擊隊奔赴災區搶險救災。

在贛州市贛縣區吉埠鎮石含村,一面黨員服務隊的旗幟在夜風中飄揚,幾名電力職工正在黑夜中維修供電設施。隊員們翻山越嶺,爬坡蹚河,一直奮戰到天亮。

當村子裏又亮起一盞盞明燈,隊員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要村民們能早日通電,自己累點苦點也在所不惜。”黨員服務隊隊員歐陽春茂説出了大家的心聲。

——人們看到,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主動作為、創新實幹。

2015年底,博士生黨員朱俊剛做了個讓人有些意外的決定:返鄉,接受組織委派,擔任湖北武漢市黃陂區李集街朱鋪村的村黨支部書記。

“博士村官”,能給農村帶來什麼?借力供給側改革,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是朱俊剛給出的答案。

在朱俊剛的帶領下,村裏摒棄傳統、粗放的農業種植模式,成立興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目前,集農耕文化、農業旅遊、農副産品採摘、民俗民宿等有機結合的新型農業,在朱鋪村迅速發展。

——人們看到,在民生保障最基層,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撲下身子,踏實苦幹,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

在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曾經住在簡陋小房的困難戶張錫堯一家,如今也住進了二層小樓。“黨和政府給我們家很多關心、支援,將來兒女工作後,一定讓他們多幫助別人,回報黨、回報社會。”張錫堯的妻子陳燕容動情地説。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龍村調研時強調,農村黨建工作要讓群眾滿意。幾年來,村裏注重配強班子,建立黨員網格化聯繫群眾制度,每名黨員都直接聯繫困難戶,幫助解決問題。到2016年,村集體總收入增長到2700萬元,分紅翻了一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鮮紅黨旗的指引下,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譜寫了一曲心繫群眾、無私奉獻的鏗鏘壯歌。

惟奮鬥者永不止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可能具有的強大組織資源。把基層黨建工作抓好了,我們的基層黨組織牢不可破,我們的黨員隊伍堅不可摧,黨的執政地位就堅如磐石,黨和人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

如今,450多萬個黨組織正在成為450多萬個攻堅克難的戰鬥堡壘,8900多萬名黨員正在成為8900多萬名幹事創業的先鋒模範,密切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匯聚成不可阻擋的磅薄力量。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是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把抓基層強基礎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黨的組織更加強起來、黨員隊伍更加強起來、黨的工作更加強起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羅宇凡、崔靜 參與采寫:白靖利、賴星、齊雷傑、毛一竹、梁建強)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