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蒙古長調傳承人阿拉塔其其格。本人供圖

牧民的女兒她與歌為伴

“從我懂事開始,我就很愛唱歌跳舞,從小學一年級到後來工作一直都是文藝骨幹”,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阿拉坦其其格,回憶起與歌為伴的半個多世紀,語氣裏飽含真實而熱切的幸福感。

相比“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千金小姐,阿拉坦其其格與生俱來地帶有一種更加珍貴的財富——音樂天賦,而與其説是天賦,不如説是音樂世家的基因遺傳,或是遊牧民家族的精神傳承。

阿拉坦其其格的外祖母曾是當地十分有名的歌唱家,一次外祖母前往曾經的“外蒙古”看望其姐姐,就在當天夜裏,中國和蒙古國劃清國界線,外祖母從此和丈夫孩子分離。

“小時候我沒見過姥姥,都是聽媽媽和姥爺講姥姥的故事,講姥姥多麼會唱歌”,阿拉坦其其格説,小時候逢年過節,家裏親戚就會聚在一起唱唱跳跳,這樣的氛圍無疑為阿拉坦其其格的長調學習錦上添花。

於是,她在沙漠裏唱,在草原上唱,在駱駝背上唱……“長調是蒙古族的靈魂,流在蒙古族人的血液裏、刻在蒙古族人的骨頭上,是特屬於這個民族的唱法,唱出來的就是我們蒙古族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對阿拉坦其其格而言,身為蒙古族的女兒,唱歌本就融在她的生活和生命中。

“1973年7月14日……”阿拉坦其其格幾乎脫口而出,或許因為這個日子對她來説意義重大,那一天,還未成年的阿拉坦其其格被推選加入當地的烏蘭牧騎,用她自己的話説,從此她開始了正式的歌唱生涯。隨後,阿拉坦其其格開始了更加專業、系統的學習,她在1976年師從內蒙古長調大師,開始系統地學習長調演唱,接觸蒙古族不同地區的長調唱法。半年過後,阿拉坦其其格又進入西北民族大學,開始正式學習美聲唱法。

同時,阿拉坦其其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類比賽和演出的舞臺上,到70年代末,她已是遠近聞名的歌唱演員。然而,相比回憶孩童時的興奮,説到成績、成名,她顯得淡然了,在眾多的榮譽面前,她“挑”了兩個讓她印象深刻的經歷。

1982年,阿拉坦其其格到北京參加少數民族青年文藝匯演,“那是第一次獲得全國性的獎項,受到了很大的鼓勵”。1993年在蒙古國國際長調比賽中,阿拉坦其其格獲得金獎,“那一次是純長調同行間的比賽,非常專業,所以能在這些高手中拿獎,對我也是非常大的鼓勵。”阿拉坦其其格回憶道。

唱歌對於阿拉坦其其格而言,更多的是感受和享受,相較于歌唱為她帶來的榮譽,她更感懷唱歌讓年過花甲的她和一群80、90後的孩子“玩音樂劇”成為現實,在音樂裏、在演唱時,她依然是那個愛唱愛跳的小姑娘。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