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解讀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成都舉行。四川省委農工委副主任毛業雄,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進行了解讀。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明確提出: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不能丟,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這是新一屆省委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三農工作的努力方向。” 毛業雄説,未來五年,四川三農工作要圍繞“一條主線”,堅持“兩個導向”,突出“三大重點”,著眼“四大調整”,激活“五大動力”,狠抓“六個落實”,推進“十大行動”,努力開創農業現代化新局面,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圍繞一條主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毛業雄在會上談到,第一輪農業農村改革是解決不夠吃、吃不飽的問題。這一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産品相對過剩、品種和品質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

具體講,一是農産品需求格局發生變化,必須調整農業生産結構。一方面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和高端、個性化、差異化農産品短缺,另一方面普通“大路貨”農産品供過於求,農産品供給結構越來越不適應消費者需求。二是資源環境狀況發生變化,必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三是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必須激活農業農村發展動能。四是農業外部競爭形勢發生變化,必須加快增加農民收入。

因此,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農産品供給側入手,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四川省三農工作主線,“久久為功、持之以恒。”

堅持兩個導向:市場需求 供給品質

毛業雄説,過去,農業的主要目標是解決農産品短缺;現在,已經到了追求消費品質的轉型期,人們對農産品、食品的需求更加精緻、更加多樣了。改變不合理的農業供給結構,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同時,要堅持供給品質導向。讓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放心農産品,既是滿足人民的新渴望、新期待,又是全面小康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基本條件。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要求,堅持品質興農,把農産品品質安全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命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突出三大重點:建基地 創品牌 搞加工

毛業雄説,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這三個重點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基本路徑。

一是大力建基地。到2022年建成全國優質糧油生産基地、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全國優質特色農産品供應基地。

二是大力創品牌。實施農産品品牌“孵化、提升、創新、整合、資訊”五大工程。大力提升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市場拓展“三大活動”,實施川菜走出去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動,不斷擴大“四川造”農産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三是大力搞加工。到2022年,努力實現規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總産值比2016年翻一番,建成全國優質農産品加工基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