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師生比要高,學生才能夠充分地跟老師一起研究、學習;

第三,管理部門應只管大方向和提供支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援下,我們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盡可能好的條件,讓他們按照教育的規律去發展,沒有多干預。

在我任期那幾年,南科大的管理隊伍很精幹。如果我們的管理部門多,人也多,又有權,他們的很多意見可能都出於好意,但他們的干預往往就把事情搞壞了。

好的研究型大學的教育,就是要讓好的老師和學生,充分接觸,按認知的規律發展。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一塊土地,如果沒有人去干預,讓它完全純天然發展,幾十年、幾百年它就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如果有人干預,想把它培養成自己以為好的一片樹林,那片樹林一定不會長得好。

澎湃新聞:或者是千篇一律。

朱清時:辦好研究型教育就是這樣,有好的教師,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做研究、學習、交流,管理部門提供支援但不干預教育。

我對這三條為什麼有把握呢?因為西南聯大就是這樣的。西南聯大身處戰亂中,就是靠這三條——好老師,高的師生比,沒有什麼行政干預,辦學僅僅七年就成為中國高教的高峰。我就想,我們在新時代應該重試一下西南聯大的這種做法,何況我們還有比他們好得多的物質條件。

澎湃新聞:從2009年到現在,您認為當時看到的問題現在是否有發生改變?

朱清時:還是一樣。我覺得南科大這五年,很幸運順利地結束了,我們是連跑帶爬把五年做完的。我最初也不敢想教改實驗班學生有這麼好的結果。因為當初社會上説這些學生是實驗的小白鼠,要為教改實驗犧牲,這是當時我最大的壓力。最後他們的結果都很好,受歡迎,説明他們也是這次教改實驗的贏家。

不僅如此,由於教改實驗班的教學大綱和課程計劃都不全,還有幾個教師上同一門課的事,這些都是不足之處,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有一批好的老師,師生比高,學生能夠充分地跟教師一起做研究、學習。他們的成功證明了前面説的三點確是教育深層次的規律。

我不久前剛跟他們回來的十幾個在深圳團聚了一次,這些學生請我吃飯,家長也都來了。吃飯的時候我就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沒有國家認證的學歷文憑,你們現在感到有困難沒有?他們説沒有,他們都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反而是因為他們是南科大的畢業生,到什麼地方去都受關注。

談擴招——

“擴招有利有弊,中國教育要多元化發展”

澎湃新聞:您到南科大之前寫的信裏面,提出要遵循“小規模,高水準”的辦學宗旨,事實上您在中科大的時候,大家一直稱讚您當時抵制了擴招的趨勢。請您談談堅持小而精辦學的原因。

朱清時:其實原因很簡單,品質要有保證,師生比一定不能太低。當教師隊伍品質和數量不夠的時候,擴招肯定會使教育品質下降。

1998年前,我只搞過科研,對教育並不熟悉。剛開始中科大也跟著擴招,擴招得不多,我們當時從1400多人擴到1800多人,已經看出擴招的問題。

首先課堂學生人數要增加,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差了,老師就像做報告一樣;

第二,教學實驗安排不過來了。按照原來的規模,每個學生的實驗都排得很好,擴招了一些之後,就發現安排不過來了。你要保證原來的實驗教學效果,就必須要擴大教學實驗室,還要增加老師。而這兩個都沒做到的時候,擴招學生就導致實驗教學水準下降;

第三,後勤設施也有問題。那時候都是大澡堂,發現浴池不夠用了,食堂也開始有點擁擠。圖書館也不夠。

我們那時認識到,如果教師隊伍、實驗設備、食堂包括圖書館沒有增加,擴招會使品質下降,我們就趕快停住了。

澎湃新聞:當時的擴招是為了解決中國發展迫切需要高素質人才的問題,現在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例如教學品質下降、文憑含金量不足。您覺得我們現在怎樣去化解擴招帶來的不好的結果?

朱清時:支援擴招的人認為,它對提高一般勞動者的素質有利。擴招一下子把讀大學的人數增加了好多倍,其實這是雙刃劍,有利有弊。

利的一面是什麼呢?這麼多人都上大學,他們就比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更容易適應現代生活,容易把事情幹好;但是這麼多人大學畢業,他們要求大學畢業生的待遇,找不著工作就不滿,不利於社會穩定。然而,如果他們退而求其次,願意做低收入的製造業工人,利的一面就效果顯著了。

去年美國的大選使大家大吃一驚,後來才知道美國的經濟不景氣,美國的製造業大量朝中國這些地方走。為什麼這樣?據説是因為用較低工資在中國容易找到大量上過大學的人來當工人。這在美國是不可能的。

然而從總體發展看,擴招的主要弊端是使精英人才的培養變得更困難。

當教育資源比較濃縮的時候,素質好的人才在濃縮的教育資源之下,就容易成為頂尖的人才;教育資源稀釋後,素質好的人才拔尖就變得很困難。

過去中國的大學生很少,但出了很多拔尖人才;近幾十年我們的大學生增加了很多很多,拔尖人才卻難出現了。這就是錢學森之問啊!

澎湃新聞:那要怎麼解決呢?

朱清時:中國教育要多元化發展,就是要辦不同類型的教育,精英教育要重視,大眾教育更要重視。

大眾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勞動者素質,規模可以大。美國的社區學院就是這樣,哪怕你來學會一點修車、裁剪衣服、做飯也行,他們不需要濃縮的教育資源;精英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科學家、工程師和拔尖學者,很需要濃縮的教育資源。

國家需要的一流科技人才和其他拔尖學者其實不多,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可以通過大眾教育培養。其實拔尖人才應該既包括一流科技人才和其他拔尖學者,也包括頂尖的勞動者。

教育要多元化,要辦多種多樣的大學,那就必須每種大學都平等,都要重視,不光經費上重視,且所有方面都要重視,包括行政級別也是。研究型大學是副部級,職業技術學院只是副廳級,這就是很強的導向。

澎湃新聞: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要分開辦。

朱清時:對,要分開,教育要多元化。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