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優美的西陳莊村。資料圖

而依傍村落環水、巷弄縱橫、至今有走街串巷的傳統文化等特色基因,2016年起西陳莊村又發展起鄉土體驗旅遊,讓遊客在走街串巷中體驗鄉土民風、體驗村莊空間特色和水鄉美食,村民的腰包因此更鼓了。2016年,西陳莊村集體純收入30余萬元,農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21506元,遠超農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17500元的全省平均水準。

物質生活無憂,精神生活自然也充實起來——農曆3月正是農閒時節,西陳莊戲臺上演的“大戲”接連不斷,除下鄉送戲的外,村民們還籌資邀請淮劇團、揚劇團來表演;前不久,村民李文早自己出資2300元,請村民們看了一齣戲。

如今,西陳莊村已成為生産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和鄉風文明的生態文明示範村。2016年底獲得住建部“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莊”稱號。

延伸>>>

4月,在興化千垛菜花景區的東旺村,記者同樣見識了村美民富的鮮活一幕。

56歲的張愛蘭原本和老公一起在村裏種地,“家裏兩三畝地,一年掙萬把塊錢”。“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這些年千垛菜花對外界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乘坐小船沿河飽覽垛田美景的人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引導開展全域旅遊,不少四五十歲的村婦當上了船娘。張愛蘭在親戚的鼓動下也上了船,船娘一當已是4年。“拿工資,划船一天掙60塊,包飯;不包飯70塊。收一張船票還可以再拿兩塊錢。”張愛蘭一邊搖船,一邊與船上的記者對話,“一天來回搖十幾趟,搖到手軟,划船一個月可以掙2000多塊。”張愛蘭家裏的地租給了大戶,每畝每年租金1100元,而當垛田旅遊旺季過去之後,她也會去幫別人種地,每年每畝再掙200元。

張愛蘭説,村裏人平時也在垛田裏種芋頭、生薑和香蔥,這些農副産品也增加了收入。東旺村共5200名村民。這些年,村裏辦了29戶農家樂和一批農宿,旅遊旺季時,一些村民月收入高達十幾萬元。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更好地發揮生態優勢,興化市已成立垛田傳統農業系統保護基金,市級財政每年投入3000萬元以上,完善垛田農業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工作,嚴格控制保護區水質,到2020年,將全面恢復垛田原始地貌特色,基本形成保護區自我維持的發展機制。

採訪時記者還了解到這樣的數據:至今年,興化菜花節已連續舉辦9屆,每屆持續時間1個月左右。菜花節門票收入第一年1萬元,第二年10萬元,第三年100萬元……去年是2100萬元,儼然幾何級增長。

後記>>>

無論是西陳莊村還是東旺村,都正嘗試生産、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的融合,而這更是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跨越的有益探索。

記者還從江蘇省住建廳了解到,我省正著力培育一批當代美麗鄉村示範區,激發鄉村活力,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今年擬選擇資源要素集中、公眾認知度高、空間特色鮮明、景觀可塑性好的區域,優先推動一批特色小城鎮和當代田園鄉村建設實踐,並形成“串點成片”的發展格局。同時聯動推進有機農業、創意農業、旅遊觀光等鄉村品牌建設,吸引社會資源向鄉村進一步流動,帶動鄉村産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吸引人口回流,助推鄉村復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