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萬里認為,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將數據的力量釋放出來變成智慧。本人供圖
其實早在一年前,閔萬里還在IBM研究所實習時,當他親身見證了研究成果與實際商業場景結合所産生的巨大價值,就已經做好了決定。“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課題才最具生命力。”閔萬里認為,學術研究與商業應用之間需要一種良性雙向互動機制。“與華爾街不同,在工業界的研究所裏,你可能改變的是一個行業。”
這樣的改變的確在發生。
閔萬里帶領他的團隊所研製出的阿裏雲人工智慧ET,不僅通過精確預估餐廳出餐時間、騎手個性化騎行速度、取餐等待時間,為外賣騎手提供最佳路線,明顯提高了外賣配送效率;而且將高速歷史數據、實時數據與路網狀況結合,預測未來一小時內的路況,並成功上線了全球首創的“網際網路+信號燈”,極大改善了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
去年,閔萬里更將人工智慧瞄準了藝術鑒賞,阿裏雲人工智慧ET成功預測出了《我是歌手》第四季的歌王。“即使目前人工智慧還無法實現自我創造,但可以試圖理解創造的過程,無限地逼近。至少現在我們證明了人類的情感行為是可以用理性的公式模擬出來的。”
3月29日,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閔萬里的團隊宣佈推出ET工業大腦和ET醫療大腦。前者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而後者則用人工智慧的方法識別醫療圖像,致力於打造永不退休的醫生,將技藝傳承。
人是一切數據的總和
從轉型統計學開始,閔萬里的研究就始終圍繞著數據。對於他而言,數據猶如一雙眼睛,可以看見未知預測未來,演算法則是透視數據的手段。
“整個社會經濟體的運作都可以用數據來概括,只要找到正確的分析方法,就可以獲得對物理世界的現象和人的本質更深刻的理解。”閔萬里認為,當數據能夠360度還原一個人的時候,人便是一切數據的總和。
在閔萬里看來,如果數據不能被計算,就是沉睡的金礦。“我們通過計算這個杠桿,來撬動整個社會中沉睡的公共數據資源,把底層的價值釋放出來,由此産生的價值是無法想像的。”
數據的魅力令閔萬里著迷,這也正是他留美16年後選擇回國的最大源動力。
“當我得知,一家中國企業所擁有的客戶數據量,比eBay、亞馬遜、PayPal加起來還要多的時候,對我來講這一句話就足夠了。”研究大數據,當然要去數據更海量,場景更豐富的地方,閔萬里堅信,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3年回國前一週,閔萬里在加州海邊的留影。本人供圖
離開了16年後回國,文化認知、生活習慣、工作方式、社會關係等各方面的差異,必然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1997年我出去的時候一無所有,而現在我擁有能力和經驗,我不應該畏縮,就把這一次當作第二次創業。”
海歸,心歸人也要歸。閔萬里認為,只有走近客戶身邊,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痛點和需求,創造最大的價值。
人人皆談人工智慧,然而缺乏基礎性、原創性的研究,是閔萬里回國後最為頭痛的問題。“人工智慧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演算法的競爭,對數學掌握具有很高的要求,而當今國內在這個領域中數學出類拔萃的人不多,因為他們接受的是電腦的訓練。”閔萬里表示,下一代人工智慧要取得超越性發展必須從數學系培養人才,這樣才會具備理論創新的可能性。(中國青年網記者朱夢琪 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