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瓶頸
多數“家河”仍只能通過肉眼判斷水質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儘管技術已比較成熟,但目前無錫安裝線上水質監測系統的河道只有五六十條“大河”,僅限于如京杭運河、古運河、梁溪河、望虞河、九里河、錫北運河等這樣的主要河道。這些河道的河面都較寬、水的徑流量也較大,且大部分具備通航條件。
“大河再怎麼治理得乾淨,小河水質不行,最終還是會影響到大河水質。”業內人士表示,無錫去年提出的河湖治理2.0版本以及今年起打造的河長制升級版,開始將小河道,甚至老百姓家門口的“家河”也列入重點關注對象。不過,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小“家河”仍只能通過肉眼或感官來判斷水質。由於無法實現24小時線上監測,很難掌握這些流經居民家門口的小河道的水質情況,這成了河道治理的瓶頸。
為何不能像大河那樣線上監測來把家底摸清楚?知情人士分析認為,除了以往固有的環保理念外,資金、技術等也都受限。以往對入湖河道和主要的河道關注多一些,但對老百姓家門口的小河道關注不多。隨著老百姓、決策者環保意識的增強,逐步將關注點從大的河道覆蓋到小河。此外,建一個傳統的大監測站少則一兩百萬元,多則兩三百萬元。如梁溪河景宜橋監測點就是這種站房式的。這種岸基站不僅投入大,而且體量不小。比如一條河要測十幾個參數,那麼每一個參數對應一台監測儀器,就需要安裝十幾台儀器,比較麻煩。
如今,經過升級,“大個頭”已經“精簡”成冰箱那麼大的控制櫃了。“不僅所佔空間大大節省,而且成本投入也大大降低。”開發這一監測系統的上海澤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佔明軍告訴記者,按最新技術,在岸邊建一個監測基站所需成本投入僅有十年前的20%。
開展試點
梁塘河試用“升級版”小型水質監測儀
據了解,“升級版”線上監測系統雖然比老系統小巧了不少,但其靈敏度卻要比以往高很多。今年年初,在周新東路梁塘河已開始試用這種小型水質監測儀。佔明軍告訴記者,從這兩個月監測下來的數據看,跟實驗室人工監測的數據相對比,數據誤差很小,優於以往老系統的監測數據。
環監中心相關技術人員分析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觀念的改變、投入成本的降低,這種“升級版”小型化的水質自動監測儀將更多地應用在小河道的水質監測中。“升級版”監測系統甫一登場,之所以立馬受到業內人士廣泛好評,不僅因為成本低,也因其直擊痛點,使得自動監測在河道實現全覆蓋成為可能。據佔明軍介紹,這套被稱為“水質哨兵”的自動監測系統佔地僅0.5平方米,採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供電,通過運用現代傳感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等,實現對水質線上預警和監測,其運營成本也僅為傳統監測站的20%,適合在大小河道鋪開,實現網格化布點。
無錫大小河道互通互聯,入湖河道水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太湖水質。因此,環保專家認為,加強對河道、特別是支浜水質的自動監測,加大河道監測點位密度,對開展河道長效治理意義深遠。今後小型水質監測站的陸續投用能讓這一場景成為現實:將一條河道分為五段,分別安裝監測系統,哪一河段污染因子突然上升了,通過監測系統一目了然,便於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及時作出判斷處置。此外,監測系統掌握更為全面、客觀的水質參數,也為河道的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有助於提高河湖監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