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的南韓人樸濟英,如今可以當之無愧地説,“我是老望京了”。在這塊被稱為“中國南韓城”的北京最大南韓人聚居區裏,南韓人人數最多時超過5萬。

望京有閃著中韓字體的彩色霓虹燈箱、南韓企業雲集的大廈、最正宗的韓餐館。在街上,人們已經很難從外表分辨路人是中國人還是南韓人。

超市裏,六神花露水和南韓空氣清新劑整齊地碼放在一個貨架上;芝麻葉和香菜這兩種基本不會在對方菜譜上出現的香料,也乖乖地躺在同一個冷藏櫃裏。

中心廣場上孩子在嬉鬧,年輕的南韓母親用不熟練的中文,和中國大爺大媽聊著天。

如今,這種平靜正在被打破,一些改變若隱若現。

在樂天超市望京店,一個工作日的午後,門前停著警車,超市裏安保人員多了一倍,清空的貨櫃上少有南韓品牌的食品,戴著“安全員”袖章的員工比顧客還多。

兩周前,一位剛畢業的南韓留學生,本打算在中國找工作,卻臨時改變計劃,改簽了第二天的航班,一刻不敢停留似地飛回了自己的國度。

這一切,都讓樸濟英擔憂:“中韓關係就像一壺水,燒了半個小時才能熱,碰到涼水又迅速涼下來了,不知何時才能再熱起來?”

平靜,不平靜

3月中旬開始,樸濟英發覺自己“享受”了一種“特殊待遇”。

他在山東某學校兼任外籍教授,每週往返于北京和山東。當他上完課乘坐高鐵返回北京時,收到問候短信“你安全離開了嗎?”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變成了“特殊保護的重點”。

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在他近九成都是中國人的朋友圈裏,開始傳播一些他稱之為“非正常的視頻”,其中一些還帶著對南韓人的謾罵和暴力。

他擔任副會長的民間組織“中國南韓人會”也收到一些南韓人的諮詢,儘管擔心人身安全的還是少數。

直到這時,這位年過半百,中文標準的南韓人才開始擔心起來。

在北京留學14年的成英善,也接到了母親焦急的電話。

上一次令母親如此擔心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當時他被催促趕緊回國時,還奇怪地問為什麼。母親説,“不是有地震嗎?”他有些哭笑不得,“很遠,比南韓都遠”。

“再遠還是一個國家裏面發生的事。”母親還是放不下心。而這次,儘管嘴裏説著“沒事,沒事”,但他並沒有讓母親信服。

而在兼職韓語教師的學校裏,中國學生也焦急地向他詢問:“現在可以去南韓嗎?”

一位南韓朋友告訴成英善,“現在攔計程車,以前他們會問你是南韓人還是日本人,是日本人的話就拒絕,但是現在換了,變成南韓人。他們不會不讓你坐,但會特別認真地講道理。”

一開始他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令成英善感到尷尬的是,他的中國朋友看到相關的新聞,都會在第一時間轉發給他,有人還會問,“這是真的嗎?”

樸濟英認真看了下微信裏的一些視頻。儘管他説,一看就是“找人演的”,“故意商業炒作的,”但他還是承認“老百姓看了,很容易激動”。

面對記者,他並不想談到太多關於這次的爭議。

“雖然目前在北京的南韓人沒有那麼大的情緒,但是時間長了肯定會有壓力。”儘管樸濟英努力安慰著那些前來諮詢的南韓同胞,但還是隱約擔心。

神奇,不神奇

這場低氣壓源自3月上旬。

在中國經商多年,樸濟英一直關注著中國的新聞,感受氣氛的變化。然而這次還是讓他感到不解。“中韓建交25週年來,頭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真是有些尷尬”。

作為較早進入中國的留學生,樸濟英見證了中韓關係“熱”起來的過程。

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正式建交。1994年,樸濟英來到北京。當時赴中國留學的南韓人並不多見,在北京的南韓人也比現在少得多。

樸濟英因為“中國文化最深的是哲學、歷史和中醫”,選擇進入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學。

兩年後,他將妻子和兩個孩子從南韓接來,兩個孩子在北京長大,接受了中國學校的教育。“我的半輩子都在中國生活,比較旺盛的時期都在中國。”

那時的中國,在大多數南韓人眼中,是一個在歷史課本上“紅色”的“神秘國度”。

和樸濟英幾乎同時進入中國大門的,還有去北京大學攻讀歷史學學位的留學生具滋元。

當時,他們腳下的望京全是一片綠地,沒什麼高樓,只有機場高速公路。晚上8點,馬路上大巴都沒有了,當時沒有四環路,公交車也要換好幾趟,各方面設施都沒有,買東西也是到百貨公司。

具滋元驚訝地看見馬車和賓士汽車一起奔跑在北京的大馬路上。他眼中的中國,有著兩個時代的重影——“19世紀和20世紀共存”。他感慨:“中國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家。”

在樸濟英的中醫專業,班上南韓留學生佔外國留學生的絕大多數,30個外國留學生,26個是南韓人。

剛剛開放的年代,儘管學校規定中韓兩國學生不能互訪宿舍。然而還是有很多中國學生去南韓學生的宿舍,給成績趕不上中國學生的南韓人輔導功課。在當時,南韓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給南韓學生補課1小時15元,對中國學生來説,是很大的經濟補貼。中國老師那時工資也不高,不到1000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2000年年初,當成英善來中國時,他成為4萬餘名南韓留學生中的一員。當時正是中韓雙邊貿易增長最快的時期。

拖著行李箱站在中關村,成英善對中國的第一印像是,“原來這裡也有很多高樓啊”。

“出國的人都是因為喜歡那個國家才出國的。” 回憶起14年前做的決定,成英善説。

目前中韓已成為互派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據2016年4月教育部統計,2015年來華留學生中,南韓留學生數量最多,為66672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