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兼職起家,小規模創業

記者調查發現,也有大學生做“快遞小哥”兼職起家,已做起了小規模創業。如今,就讀甘肅政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朱明君,不僅是韻達快遞該校站點的工作人員,也是該站點的承包商。

“上大學不能只注重理論學習,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自己去嘗試。”抱著這樣的心態,朱明君大一就開始嘗試兼職做促銷員。儘管父母希望他好好學習,不同意他幹與學習無關的“副業”,以便將來找一份穩定工作,但朱明君還是“不安分”,在大學的前兩年,他課餘時間經常跑市場,嘗試了各種兼職。

一晃已到大三,較之身邊的其他同學,朱明君擁有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也有一小筆存款。去年10月,該學院韻達站點尋找新的承包商,朱明君得到消息後,經認真考察研究,最後瞞過家裏人將快遞站點承包下來。

“先前做快遞小哥對這一行有些了解,大三課不多,合計了一下覺得能掙錢,就花了3萬多元承包下來了。”朱明君説,現在站點每天能派件40件左右,收件400多件,每月除去承包費及其他開支,自己一個月保底收入5000多元。

據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發現,在西北師大、蘭州交大、甘肅政法學院等蘭州高校校園,快遞站點都有大學生忙碌的身影,即便如此,一些站點依然存在人員緊缺。學校開學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京東、圓通等快遞站點紛紛打出招牌,繼續面向大學生招聘兼職崗位。

然而,在記者採訪調查的過程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大學生做快遞,大材小用,太虧了!”

(應被採訪者要求,文中李明吉、劉曉剛、宋鵬、朱明君均為化名)

記者觀察

大學生做“快遞小哥”做做又何妨

大學生選擇做“快遞小哥”,無論是兼職還是全職,都有蔓延之勢。“大學生做快遞,大材小用,實在太虧了!”記者在調查採訪時,聽到這樣的評論。

記者調查蘭州招聘市場發現,由於快遞業務快速增長,快遞公司對快遞員的需求旺盛,為了能留得下快遞員,一些快遞公司設置了底薪,承諾繳納各種社會保險,快遞員的收入有了明顯改觀。

快遞企業紛紛拋出橄欖枝,想儘快充實快遞員隊伍,滿足市場需求,擴大快遞業務;與此同時,一些大學生也選擇了快遞行業,決心從快遞員幹起,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選擇快遞行業的大學生求職者都有大致的職業生涯規劃:有的先就業,解決大學畢業後的基本生計,把自己安頓下來;有的專業和物流相關,目標就是從基礎工作幹起,深入了解這個行業,再在行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也有人看好這個行業,有創業計劃,打算先做一段時間“臥底”,為將來創業打好基礎。

同時,記者還發現在校大學生也紛紛兼職“快遞小哥”,兼職大學生也是各有目標。有的想掙點小錢,補貼日常,正好快遞點在校園,不耽誤學業,就選擇了兼職“快遞小哥”;有的專業相關者想通過這個窗口,觀察市場,實踐所學,充實自己;還有大學生通過兼職,進而嘗試快遞項目的創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記者發現,儘管更多的人所學專業並不對口,很多大學生已然樂於選擇快遞行業。但這並不意味著做“快遞小哥”就是浪費了自己的專業,恰恰相反,更多的大學生,是在很好地利用了快遞這個行業的特點,他們通過參與快遞投送、資訊整理等業務,鍛鍊自己適應社會、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時,也充分利用這個窗口,通過研究快遞承載的商業資訊,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或創業規劃做準備。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俄羅斯作家克雷洛夫曾如此告誡過世人。看來,在就業市場上,很多大學生做“快遞小哥”僅僅是個“小目標”,做做又何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