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路,事雖小而益無窮

  李讚指導學生室外測試。本人供圖

2016年6月初,李讚作為陜西省最年輕的代表參加了中國科協九大,有幸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習總書記強調,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李讚認為,這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創新的主體是科技人員,未來的科技人員就在碩、博士研究生,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之中,他們直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持久創新能力和未來。因此,培養全民的創新精神,提升我國整體科學素質,使青少年由崇尚明星轉為崇拜科學家,科普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全民科普是一條必經之路。而科學家做科普責無旁貸。”

李讚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等一些獎項後,便融入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群體中,加入了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協會定期組織活動,包括科普進校園。“讓院士去給中學生、大學生做基本的科普,會安排不同學科的代表,有學醫的,學海洋的,像我是學通信的,學生顯示出極大的興趣,而且去的都是比較偏遠的地方。” 

“我覺得走進校園、走到基層做科普很有意義,心靈上得到滿足,是我以前做科研獲一個獎項或者寫一篇論文的成就感完全無法比擬的。”在李讚看來,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不僅要在研究領域有所貢獻,更重要的是積極投身社會公共服務。

在當選2016《中國婦女》時代人物時,李讚説:“能夠獲此殊榮,我覺得不是對我個人的認可,而是整個社會大眾對於科技女性的認可。社會需要發展,發展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女性。希望通過廣泛的宣傳,鼓勵更多的女性投入科技事業,使中國科技女性迅速成為高科技創新行業的重要角色,讓科技女性也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撐起我國科技事業的半邊天。”(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芊芊 實習記者 王思雨)

記者隨筆:

在李讚的身上,我們看到很多可貴的精神,正所謂: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求索之路道阻且長,唯有夜以繼日、艱苦奮鬥,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言傳身教,上行下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乃教之根本。唯有身先士卒、修身正范,方能桃李滿天下。

全力以赴的做事,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唯有不畏困難、鍥而不捨,方能攀上科研高峰,一覽眾山小。

目前,我國從事科研工作還遠未實現科技隊伍的多元化。希望在不久的未來,科技女性真的成為一種社會常態,撐起我國科技事業的半邊天!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