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多地部署打造開放平臺

不僅僅是自貿試驗區,多地也在籌建新的開放平臺。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經有不少地方發佈了“十三五”期間建設開放型經濟的規劃文件。結合本地優勢和定位,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平臺,成為多地“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長張國清在兩會期間回答媒體關於重慶如何開創內陸開放新局面的提問時説,加快完善航空、鐵路、內河港三個集樞紐功能、保稅功能、口岸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平臺、操作平臺,提升承載能力;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這兩個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平臺的開放功能並一體推進;同時,推動公路國際物流大通道和國際數據大通道建設。未來重慶將形成各種內陸開放功能完善、各種開放要素集聚、各種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的局面,將對外開放的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依據重慶市“十三五”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重慶將全面建成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發揮獨特而重要作用的內陸開放高地,規劃還提出包括貨物貿易進出口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服務貿易進出口達到500億美元、國際物流量超過1500萬噸、國際航線達到100條等16項指標。

此外,湖南、陜西等內陸省份均提出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四川提出要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和重要腹地。具體部署層面,例如,山西提出“搭建開放型經濟發展平臺,增強要素集聚服務能力”,將加快包括産業園區承載平臺,口岸、保稅區、電子商務等功能性開放平臺等在內的各類平臺建設。

在沿海地區,浙江省印發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文件指出,“十三五”時期要初步建成開放型經濟強省。著力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開放戰略高地,打造以寧波—舟山為核心,面向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海到府戶等。

此外,江蘇提出打造“一帶一路”建設輻射帶動力強的重要開放門戶,山東全省合力打造“一帶一路”戰略交匯重要樞紐、中日韓深度合作戰略高地、環渤海地區開放發展重要門戶,廣東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和經貿合作中心等。

沿邊地區,內蒙古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廣西提出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推進新一輪開放紅利將密集釋放

專家表示,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環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在既有國際市場空間越來越有限的背景下,地方要結合自身優勢和實際條件,主動佈局,在開放中謀求內化式新紅利。伴隨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的推進,我國將迎來新一輪的開放紅利。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上海作為我國首個自貿試驗區,點燃了自貿試驗區探索創新的“火種”。天津、廣東、福建緊隨其後,開啟了自貿試驗區在東南沿海四點一線的開放佈局。“對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的亮相充滿期待。從長江口的星星之火,到點燃四點一線,再到形成11個自貿試驗區梯度開放新格局,將會形成燎原之勢,形成我國改革開放新格局。”邢厚媛説。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前部長高虎城指出,自2013年啟動以來,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自貿試驗區用兩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吸引了全國十分之一的外資,自貿試驗區取得的114項試點經驗已經複製推廣到全國。下一步,將推動自貿試驗區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對現有的四個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探索的力度,對新設立的自貿試驗區,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聚焦國資國企改革、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重大主題,結合各自功能定位和特色特點,開展差別化的探索,構建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對試點取得的經驗,將及時總結評估,在更大範圍內複製推廣,具備條件的,將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為今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打下良好的基礎。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如果説此前是入世帶來的紅利,那麼未來更多是紅利內生化,地方要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在主動佈局中創造機會,自造紅利,例如‘一帶一路’的提出就是主動打造機會,開拓新空間,地方的對接也是如此。打個比方,過去是耕耘為主,現在則是既要耕耘又要育田開荒。”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