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育工匠精神什麼最重要?
今年兩會,工匠精神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而在《咬文嚼字》雜誌發佈的“2016年十大流行語”中,工匠精神與“洪荒之力”“供給側”“藍瘦,香菇”等一起入選。在網路流行語層出不窮的時代,工匠精神這一略帶“撲克臉”的詞語為何會紅遍2016?在工人日報的調查中,超過半數的網友自認為了解工匠精神,而且工匠精神對工作來説很重要。
在近千人的投票中,54%的網友表示自己“非常了解”工匠精神;46%的網友表示“不太了解”。
對於帶熱工匠精神的標誌性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54%的網友表示“印象深刻,代表了一種工匠精神”;37%的網友表示“沒看過”;僅有9%的網友表示“感觸不深”。
工匠精神應包括哪些內涵?“精益求精”這一選項投票高居榜首;剩下的依次是:嚴謹細緻、技藝高超、耐心專注、愛崗敬業、不斷創新、不斷重復和其他。
有一門手藝對找工作來説重不重要?84%的網友表示“非常重要”;9%的網友表示“説不清楚”;7%的網友表示“不重要”。
培育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網友投票最多的是“社會形成風氣”;剩下的依次是:制度進行保障、政府大力倡導、企業形成規範、職校加強教育、媒體加大宣傳。
對於工匠精神,不少網友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網友“這世界就這樣”表示:“我理解的工匠精神與工匠沒什麼直接關係,這是一個所有行業所有工種都應該有的精神——老師琢磨好每一堂課、‘碼農’碼好每一條代碼、服務人員做好服務、甚至學生做好每一道題……工匠精神是一種適用於全民的精神。”
不少網友都認為工業強國,培育工匠精神很重要。但具體到實施中,職業院校該怎樣培育工匠精神?網友投票最多的選項是“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其次是“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和“落實到校企合作中”;再次是“加強思政課教育”;也有一部分網友選擇“其他”。
企業又該如何培育員工的工匠精神?網友選擇最多的是“給技能人才良好的薪資待遇”;剩下的依次是: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讓技能人才有良好的晉陞通道、關心技能人才的生活、舉辦各類技能大賽、加強對職工的培訓。
提高工人待遇成為不少網友共同的呼聲。網友“心寒”表示:“高級技術值錢了,工資自然會高。”另外一位網友則表示:“中國要提倡工匠精神,要讓廣大工人階級勇於創新、甘於奉獻,就必須提高工人的工資及福利待遇。”
2
2016,培育工匠精神這一年
5月11日,在天津舉行的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參賽選手就業洽談會上,有企業開出萬元月薪招攬技能高手。無獨有偶,11月,在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的2017屆畢業生校園供需見面會上,一些企業給出10萬元年薪爭搶物流人才。
曾被認為“低人一等”的職校生,如今愈發成為市場的“香餑餑”。今年2月,時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提到,我國中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9年超過95%,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連續3年超過90%。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6年,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職業教育與助力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氛圍,都在發生著與職校生就業率走高相一致的變化。
職業教育,“半壁江山”
2015年,該校計劃招生1100人,實際招生1200多人;
2016年,計劃招生1600人,實際招生1900多人。
因為高就業率和良好的就業前景,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學生的熱捧。
湖南商業技術學院並非個例。據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辦的統計數據,今年,該校除單招、技能高考,在湖北錄取普通文理考生3350人,超過本科線的就有2939人,佔到88%。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意識到,上職校不是升學失敗的無奈退路,而是出於自身特點的主動選擇。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陳鋒,就是其中之一。今年高考,他考了521分,超過湖北理科一本線9分。“我的專業是武職的王牌專業,我覺得高職高專也挺好的。”陳鋒説,與其為了一個本科文憑去學一些競爭力不強的專業,不如在高職選擇有特色的專業,踏踏實實學本事。
學好本事,就會有好出路。職校不僅就業率連年居高不下,就業品質也在穩步提升。2015年,中職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達77.6%、滿意度達84.1%。據麥可思發佈的《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顯示,高職畢業生月收入連續5年增長。以2012屆為例,畢業半年時月收入為2731元,畢業三年為5020元,增長83.8%,增速明顯高於城鎮在崗職工平均水準。
招生爆滿,就業向好,這兩個現象的背後是職業教育佔據教育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15萬所,當年招生604.22萬人、在校生1674.21萬人。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達1341所,招生數348萬,畢業生數322萬,在校生數1048萬,佔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為社會提供技術培訓超過2000萬人次。
不僅如此,職業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服務社會民生、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也發揮著“能頂半邊天”的作用:在我國,每年平均有280萬個家庭通過高職實現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2015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高職院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230多萬技術技能人才;據測算,2013屆高職自主創業畢業生創造了92.3萬個就業崗位,2015屆高職畢業生規模、自主創業比例均有所增加,拉動就業的作用可能會更為明顯。
職教改革,步伐不停
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當周明亮一絲不茍地完成從機械裝備、電器連接、參數設置到調試編程等一系列任務時,這位來自河南高職的男生臉上流露的專注和嚴謹,讓人們看到當下社會熱議的工匠精神已在年輕一代身上落地生根。
職業教育,或許無法直接教出大國工匠,但它是把工匠的技藝和精神傳承給每個學生的“主戰場”。而工匠精神傳承最後的落腳點是教育品質。在過去一年,朝著“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教品質不斷提升,職教改革的步伐始終不停。
為了讓學生更加符合社會需求,職業教育積極推動專業設置與産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進行對接。以高職為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介紹,2015年修訂的高職專業目錄中共有748個專業,其中一、二、三産相關專業數比例為6.8:39.4:53.8,與當前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基本吻合。2016年,教育部又增補了電子競技、機場電工技術等13個高職專業,以適應新興産業發展。
為了推進學生實習實踐,職業教育集團辦學快速推進,目前全國已建成1000多個職教集團,覆蓋60%以上的職業學校、近3萬家企業;全面啟動現代學徒制試點,國家部署165家單位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培養模式;研究制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啟動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工程,印發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破解阻礙校企合作的藩籬。
為了讓學生學到真正的技能,國家建立職業學校品質報告制度、中職就業報告制度、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制訂《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實施規劃(2016-2020年)》,實施職業院校管理水準提升計劃,提高學校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和精細化。
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家出臺《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提出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推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樣化機會;每年舉辦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