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張瑾(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是減輕家庭養育負擔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援引導推動下,我國嬰幼兒托育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業人員培養、服務品質提升等工作穩步推進,托育服務新業態越來越完善,市場規模化發展全面提速。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托育服務機構約7.5萬個,提供托位數350萬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從2020年的1.8個提高到2022年的2.5個,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家庭入托需求。
當前,受到育兒觀念改變以及育兒需求提升的影響,我國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市場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托育消費成為很多家庭的剛需,價格普惠的服務供給市場潛力巨大。《“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目前,現實狀況距離該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以北京市為例,2022年有0~3歲嬰幼兒的家庭中,76%有入托需求,但現有托位僅能滿足6%~7%的需求。
當前,我國托育服務機構主要有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服務類型,分為公辦和民辦兩大類。《中國嬰幼兒托育市場現狀深度分析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23—2030年)》顯示,目前公辦類托育機構佔比40.9%,私立托育機構和社區托育機構分別佔比23.5%、20.8%,其他托育機構佔比14.8%,工作單位托育機構和到府托育服務市場佔比較小。不少托育機構處於起步期,以小微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不足,成本難降、生源不穩、抗壓能力弱、建立信任難是普遍問題。
當前,必須多措並舉,加快構建普惠托育體系。
一是科學引導幼兒園轉型或撤並。對確有招生困難且有意開展托育服務的幼兒園,可引導其整體轉型為托育機構。強化政策銜接,在轉型過渡期內適當延續教育經費和相關政策,提高機構轉設積極性,實現平穩過渡、順利轉設;轉型過渡期後,完全按照托育機構管理運作。加強資源統籌,將原用於補貼普惠性幼兒園的部分財政資金轉移到補貼普惠性托育機構,推動和支援幼兒園增設托育班。
二是統籌推進托幼一體化建設。2~3歲幼兒服務需求、設施條件與3~6歲幼兒差異不大,服務對象延承性和要素資源復用性較好。應統一規劃配置0~6歲育幼服務公共資源,在幼兒園學位過剩地區先行試點探索。以民辦普惠園為重點轉型托幼一體化機構,通過開設“園中園”、舉辦托班等方式將業務向3歲以下幼兒拓展。加強托幼一體化建設的領導體制和頂層設計,優化托育機構和幼兒園管理機制。
三是強化要素支撐擴大服務供給。按照國家改造建設托育點的支援政策,保障托育服務用地用房需求。綜合考慮建設運營成本、合理利潤、政策支援情況和當地消費者承受能力,政府指導確定托育服務的普惠價格,通過減免租金、建設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建設一批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品質有保障的托育服務機構。托幼一體化轉型所需的改造費用,可納入各級政府基建投資予以支援,同時將3~6歲生均補助等財政獎補資金延伸至0~3歲。支援高校及職業院校開設嬰幼兒照護專業,強化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擴大托育服務人才供給。
四是大力發展社區小型托育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人數超過3200萬,城市有超過三成的嬰幼兒家庭存在強烈的就近入托需求。社區小型托育具有成本低、收費低、距離近的特點,是社區嵌入式服務的重要載體。新建居住區按照標準應規劃建設托育服務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小區則可通過購置、置換、租賃以及舊城改造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托育機構特別是社區小型托育機構的建設和運營,打造社區小型托育機構龍頭企業,積極探索示範性托育機構與社區托育服務相結合的模式,開展社區小型托育連鎖服務,提供靈活多樣的普惠托育服務。(光明日報:陳之殷 顏維琦 任鵬 蘇雁 王勝昔 王斯敏 李健)《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3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