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帶領學生們在“老支前”王克昌家裏上了一堂特殊的“德育課”。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臨沂考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在沂蒙山區一所只有98名學生的村小——岔河小學,有一個人為此感到振奮不已。她就是臨沂市北城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淑琴。
彼時,張淑琴從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主動申請到剛建成的臨沂第一實驗小學分校岔河小學工作。面對位置偏、條件差、經費少的辦學困境,張淑琴也曾有過困惑,但沂蒙精神成了指引她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而奮鬥的支柱。2018年,張淑琴調任北城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時,岔河小學早已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家組的驗收,在校學生人數5年內增長了近20倍。
正是有了這一次經歷,張淑琴愈發感受到傳承和發揚沂蒙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她的努力下,北城小學“紅”起來了,“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紅色傳承人”的夢想照進現實。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張淑琴以《將沂蒙精神紅色基因注入血脈代代相傳》為題,向總書記彙報了臨沂教育系統傳承紅色基因的做法。
張淑琴對當日的情景記憶猶新。“總書記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圍繞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們北城小學和臨沂各級學校開展了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讓一顆顆紅色的‘種子’在更多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鄉村教育的守望者
回想自己10年前的選擇,張淑琴感觸良多。要知道,當時的張淑琴已憑藉精湛的教學水準,承擔了多個教育部、科技部和山東省基礎教育重點實驗課題研究,成為區域內有影響力的名師。
一所陌生的鄉村小學,為何對她充滿了吸引力?“我到農村學校調研過,知道城鄉教育存在的差距。我是黨員,只要對學生好,對教育有幫助,就要衝在前面。”張淑琴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在岔河小學工作的5年裏,張淑琴和同事們傳承、發揚沂蒙精神,為學校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學校沒有圖書,老師們募捐來4000冊;學校沒有辦公電話,張淑琴就將自己的手機號向家長和學生公開,24小時待機……
後來,即便調離了鄉村小學,但這5年的經歷讓張淑琴在日後的工作中始終如一地關注鄉村教育的發展。作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2019年、2020年張淑琴分別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關於提高鄉村教育品質,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等,堅持為鄉村教育的均衡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紅色教育的探索者
2018年,張淑琴調任臨沂北城小學任黨總支書記、校長。剛上任不久,張淑琴就帶領33名師生代表來到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把紅色課堂“搬”到了“老支前”王克昌的家中。她向王克昌老人轉達了總書記的親切問候,老人則為師生們講述了村民們支援前線的動人故事。
“這場跨越年齡、地域的相聚讓孩子們受益匪淺。作為沂蒙革命老區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加深孩子們對革命歷史和沂蒙精神的了解和認識,從小培養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回到學校後,張淑琴創新、加強紅色教育的腳步愈加堅定。
依託臨沂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資源,張淑琴帶領學校的老師們共同編寫了20多門紅色校本課程,開設了紅色繪本、紅色故事、航模等100多門特色課,開展了共産黨員、少先隊員沿著臨沂市內八條紅色遊學路線“大手拉小手”一起傳承紅色基因活動,邀請沂蒙新紅嫂朱呈鎔、抗疫英雄段珊珊為師生們講述新時代沂蒙故事。
讓張淑琴感到驚喜的是,紅色教育為孩子們帶來的改變是如此迅速。“家長會上,家長反映孩子近期變得懂事了,開始主動替大人分擔家務。”張淑琴告訴記者,“孩子回到家後會把看到、聽到的紅色故事講給家長聽,並且會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還會詢問家裏有沒有參加過革命戰鬥的親屬。”
不僅如此,在張淑琴的帶領下,北城小學的孩子們還積極嘗試,將書本上的沂蒙故事改成舞臺劇,在生動的表演中深刻感悟沂蒙精神。“孩子們正式上臺生動演繹時,臺上台下的人眼眶都濕潤了。”張淑琴説。
“對我來説,老師這兩個字意義重大,不僅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聖使命,而且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教育品質,重任在肩,只有篤行不怠。”張淑琴的話擲地有聲,“我會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用好沂蒙精神教育讀本,打造校內紅色教育陣地,在孩子們的心中播撒‘紅色種子’,增強青少年愛黨、愛祖國、愛家鄉的感情。”(姚建 王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