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教育 >

普惠性幼兒園如何實現“優質平價”

發佈時間:2023-10-10 16:47:0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楊颯 責任編輯:孟麗
分享到:

“入園難,入園貴”曾是困擾家長群體的一大難題。自國家連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以來,該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但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較為突出。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學前教育發展近期再次迎來利好——學前教育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初次審議。草案明確,發展學前教育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引導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園”“上優園”,我們還有多遠的距離?普惠性幼兒園如何實現“優質平價”?

普惠性幼兒園如何實現“優質平價”

7月31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習溪橋街道托育中心為幼兒提供照護服務。李軍攝/光明圖片

在家門口入園的願望基本實現

經過一年多的考察、對比,今年9月,張心(化名)還是決定讓孩子進入離家不遠的普惠性幼兒園。“原本擔心這所幼兒園條件比較差,去實地考察後,發現幼兒園綜合條件要比預期好很多,老師們也很認真負責。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其他幾傢俬立幼兒園價格太高。”

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幼兒園了。“各地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鼓勵支援企事業單位、部隊、街道、農村集體辦園,規範治理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城鄉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本滿足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入園的願望。”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侯麗敏以一組數據佐證:截至2022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9.7%,比2011年提高了27.4%。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9.6%,比2016年增長22.3%,極大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同時,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也在不斷健全。相關數據顯示,中央財政支援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累計投入2210億元,激勵引導各地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2021年全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比達到5.9%,比2011年提高3.7%。

此外,針對“城鎮擠”“農村弱”的區域不平衡問題,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城鎮開展小區配套園治理,實施公辦園擴容等多種舉措,重點加強人口流入地、人口聚居區域、學位供給不足區域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化解“大班額”問題。“在農村,一方面補齊適齡人口較多鎮、村的資源短板,另一方面加強農村幼兒園提質升級,通過改善薄弱園辦園條件、結對幫扶等多種方式,提高農村幼兒園辦園水準。”侯麗敏補充道。

保教提質滿足家長需求

學前教育已實現基本普及,但家長們對幼兒園辦學條件、保教品質的關注度並未減弱。“優質平價”,是家長們的切實需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認為,家長對幼兒園品質的擔憂不無道理,“目前的普惠園分為公辦園和具有普惠性質的民辦園。公辦園突出公益屬性,收費不高、品質有保障,很受家長歡迎。普惠性民辦園大多缺乏強有力扶持,民辦園收費分類監管政策又不完善,造成部分民辦園高收費逐利,加重家長負擔。”

記者發現,前不久印發的《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民辦園收費監管,並強調“營利性民辦園要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遵循公平、合法、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實際辦園成本、市場供需等因素,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在高丙成看來,在加強監管的情況下提高保育教育品質,還需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的投入,同時提升民辦園師資的專業素養。

為提高保教品質,教育部去年印發《幼兒園保育教育品質評估指南》,堅持兒童為本、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注重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堅持保教結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堅持科學評估,切實扭轉“重結果輕過程、重硬體輕內涵、重他評輕自評”等傾向。

政策指引之下,不少幼兒園正在展開有效探索。陜西省定邊縣第五幼兒園定期開展家長駐園活動,家長以與幼兒平等的身份參與遊戲,不干預玩法,不打擾過程,不擅自決定結果,在共同體驗遊戲過程中,孩子們積極主動、有能力的表現讓家長意外驚喜。

“要讓家長對幼兒的成長變化看得見、看得清、看得明,讓家長對幼兒發展難題有思路、有途徑、有方法。”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園長吳冬梅介紹:“我們通過學期問卷調查、園長接待日、每週家長一對一訪談等多元化形式,讓每一位家長的心聲都有機會表達;通過家長論壇、個案跟蹤、爸爸課堂、親子遊戲成長營等方式,有計劃地加強對家庭的指導和引領,優化家長教育行為。”

吳冬梅表示,深度開發與運用家長資源為幼兒成長提供了“優質平價”且“無法替代”的教育資源,打破了家庭與幼兒園的空間壁壘,突破了幼兒園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讓孩子在幼兒園獲得的有益經驗,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與強化,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加強兒童數量變化趨勢預測

幼兒園要發展,師資力量始終是核心。侯麗敏坦言,教師編制是制約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公辦園編制短缺,不得不聘用大量非在編教師,而民辦園教師往往待遇更低,導致隊伍流動性大、不穩定。

高丙成指出,公辦園非在編教師應與在編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實現同工同酬,在職稱評審等職業發展上也應機會均等。他認為,解決編制的同時,也要加強建園投入,如通過專項補助、動態調整公辦園收費標準等方式,提高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民辦園則可參照公辦園落實教職工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障,穩定幼兒園教師隊伍。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緊迫的問題或將到來——個別地方開始出現生源減少的情況。

近些年,普惠性幼兒園數量攀升,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求。然而,隨著未來人口的變化,學前教育佈局也將面臨挑戰。高丙成表示,經過測算,雖然出生人口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下降的累積效應要到2025年後才會顯現,資源總量不足問題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存在。另外,學前教育資源結構性矛盾也較為突出。城鎮普惠性資源特別是公辦資源不足,“大班額”問題嚴重。而一些農村地區開始出現雙重矛盾——

部分鄉村生源減少,一些幼兒園招不到人;另一些適齡人口較多的鄉村卻沒有幼兒園,孩子無園可上。

吳冬梅認為,政府和有關機構需要加強對適齡入園兒童數量變化趨勢的預測。同時,在幼兒園建設過程中要關注兩個方面,既落實“特惠先行”“弱勢傾斜”和“優先原則”(關注困難家庭與兒童、處境不利的家庭與兒童),也充分考慮到未來人口變動帶來的需求變化,避免出現盲目建設、資源浪費等情況。如果適齡入園兒童減少,可以考慮將資源整合到少數幼兒園中,提高這些幼兒園的規模和品質。“另外,還可以適當壓縮班額,從大班制變成小班化教學,這樣也有利於提高保育教育品質。”

高丙成還建議,在滿足學前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招收2—3歲的孩子。“不過,托育服務跟幼兒園相比要求更高,需要在具體成本核算下,做好場地設施、人員配備、日常運轉等方面保障。”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0日13版)

中國網母嬰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專注于廣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嬰的身心健康,宣傳育嬰行業的最新諮詢和動態,科普權威的孕嬰知識,促進母嬰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糾察熱線:010-88828222
投稿郵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