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被認為婦科惡性腫瘤中十分凶險的癌種,被稱為“婦癌之王”。據《國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國癌症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卵巢癌患者5.7萬,發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遺憾的是,在過去三十年間,卵巢癌的治療方案一直缺乏新的進展,仍以手術和化療為主,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PARP抑製劑是一類新型的上皮性卵巢癌靶向治療藥物,主要通過合成致當機制介紹腫瘤細胞的凋亡,是近年來卵巢癌治療領域的重大進展。今年恰逢阿斯利康入華三十週年,也是PARP抑製劑在中國上市五週年。阿斯利康第一屆腫瘤周婦科腫瘤論壇于2023年7月23日在廣州以線下結合線上形式召開,回顧五年來PARP抑製劑攜手婦瘤專家走過卵巢癌治療的風華,和五年來卵巢癌治療格局的變遷。
突破5年瓶頸維持治療帶來新希望
由於普遍缺乏認知和早期篩查試驗,許多卵巢癌患者診斷較晚,加之卵巢癌復發率較高,隨著復發次數的增加,後續化療的療效會大打折扣,患者普遍預後較差。因此卵巢癌在治療中有3個著名的“70%”,即70%的患者在發現時已為晚期,70%的患者都會復發,70%的患者在五年內死亡。因此,延緩復發成為延長卵巢癌患者生存時間的關鍵。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婦科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團隊首席專家吳小華教授表示:“維持治療作為卵巢癌治療領域三十年來的重大進展,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所謂維持治療,就是在卵巢癌患者手術和化療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後,繼續用靶向藥物治療,以抑制或清除殘余腫瘤細胞,預防復發。PARP抑製劑在我國的獲批上市,推動了維持治療在卵巢癌領域的應用,使我國卵巢癌的治療從‘手術+化療’的傳統模式更新為‘手術+化療+維持治療’的全程管理新模式,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顯著提高。”
PFS與OS均延長卵巢癌治療趨向“慢病”模式
如今,PARP抑製劑已成為我國卵巢癌患者治療的重要選擇之一。患者在初始治療或鉑敏感復發(PSR)治療獲得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後,應用 PARP抑製劑可顯著延長自身的無進展生存期(PFS)。PARP抑製劑維持治療也獲得多個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成為卵巢癌維持治療的標準方案。
吳小華教授表示,總生存時間(OS)被喻為腫瘤療效評價的“金標準”,也是卵巢癌診療中醫患共同追求的目標。目前研究表明PARP抑製劑聯合貝伐珠單抗的維持治療方案可使HRD陽性人群中位OS達到75.2個月,5年OS率達65.5%,標誌著卵巢癌治療開始進入了慢病化管理時代,未來將會有更多患者從PARP抑製劑的治療中獲益,實現帶瘤長生存。
此外,吳小華教授強調:“精準基因檢測是PARP抑製劑獲益的前提。依據目前國內、國際權威指南推薦,卵巢癌患者一經確診,即應進行BRCA或HRD狀態檢測,將有助於篩選出更多PARP抑製劑獲益患者。從最優全程管理角度出發,根據患者基因檢測情況,也能夠權衡PARP抑製劑使用時機及維持治療方案選擇,將幫助患者取得更大獲益。”
規範診療標準助力卵巢癌治療同質化
規範化診療是助力晚期卵巢癌患者實現長生存的關鍵,由於卵巢惡性腫瘤治療的複雜性、長期性,傳統的“專科醫師治療專科病”的模式越來越難以提供全面優質的診治方案。因此,實施腫瘤單病種診療規範化管理,持續深入推動卵巢癌單病種質控項目及多學科診療(MDT)標準化操作流程,提高MDT診療水準與管理能力,對提升我國卵巢癌規範化診療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婦科主任李俊東教授表示:“卵巢癌患者的診斷、治療、術後隨診觀察、復發後治療,乃至生命終止,均需要多學科協作的精細化管理。所謂卵巢癌單病種的MDT管理,就是固定病種、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的多學科專家堅持實施全程化管理,在這樣‘四固定一堅持’的理念下,可以給予患者更為合適的個體化診療意見,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不同地區之間的診療水準仍存在較大的差異。李俊東教授表示,推行卵巢癌診療品質控制,規範卵巢癌診療行為,促進腫瘤診療規範化、同質化、標準化,將有助於提升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卵巢癌診療質控指標為抓手,協助建立、完善卵巢癌規範化診療與品質控制體系,規範卵巢癌單病種多學科診療標準化操作流程,提高MDT診療水準與管理能力,為提升卵巢癌的整體診療水準,提高卵巢癌患者總體的五年生存期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