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近3%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降生,讓輔助生殖助力“寶貝計劃”

發佈時間:2023-03-20 13:55:24 來源:新華社 作者:龔雯 黃筱 盧朵寶 責任編輯:孟麗
分享到:

近3%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降生,讓輔助生殖助力“寶貝計劃”

半月談記者 龔雯 黃筱 盧朵寶

相關研究和統計顯示,生活方式改變、環境因素等導致不孕不育率出現上升趨勢,我國已有近3%的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降生。與此同時,生育困難群體面臨著來自就醫、經濟、家庭和社會的多重壓力。專家呼籲,進一步完善輔助生殖配套政策法律體系,並加強科普,防止技術被濫用。

帶著小馬扎排長隊,名醫門診“一號難求”

1988年,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相比當時萬千不孕不育夫妻對試管嬰兒技術的質疑與希冀,如今輔助生殖已經大眾化。

半月談記者在北醫三院生殖科門口看到,整條走廊裏都是患者。為了更快速看病,診室形成了寫病歷、看診、做B超、開藥的流水線操作模式,通常一位主任醫師有3至5人的團隊協助,以提高就診效率,但患者就醫耗時仍然較長。

一位患者告訴半月談記者,醫院裏椅子少、人又多,經常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剛開始沒經驗,現在我會帶個小馬扎,像以前春運擠火車一樣”。

另一位患者説,能挂上號等著候診已經算不錯了。因為有名氣的生殖門診“一號難求”,患者群裏會交流掛號技巧,許多人都是定好鬧鐘在網上搶號,甚至要發動全家幫忙,即使這樣也經常無功而返。

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的産科門診前,患者和家屬在候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産科醫院生殖內分泌科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生殖內分泌學科臨床科室之一。早上8點不到,科室主任朱依敏診室外已經有10多位候診患者,還有不少患者在護士臺請求臨時加號。“一天通常要看80至100名患者,晚上7點半能結束算是早的,通常要到8點半。”朱依敏説

“我是從台州來的”“我是從金華來的”“我是從江西來的”,半月談記者詢問一圈,發現就診患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來自杭州以外地區,有人乾脆在醫院附近租了長租公寓,每週一次定期就診。

臨近中午12點,一上午沒喝過一口水的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婦科內分泌與生殖醫學科主任醫師金麗已經接診了約30個門診患者,還完成了4臺取卵手術和5次電話問診。

想生個孩子不容易

“為什麼我才29歲卵巢已經萎縮了,是不是不能再生了”“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就是一直懷不上”……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孕不育成因複雜,醫生往往要為前來就診的患者“一人一策”或“一家一策”制定“寶貝計劃”。 

朱依敏表示,前來挂她門診的基本上都是下級醫院解決不了或者在其他地方看過沒成功的,有的患者問題相對簡單,兩三個月便能找到癥結,有的患者則屬於疑難雜症,甚至一本厚厚的病歷本用完了,也沒成功懷上孩子。

據悉,如果採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加上前期檢查費用,每週期約3萬元;有家族遺傳病史情況的患者,需要採用著床前胚胎遺傳學檢測技術,因疾病和檢測胚胎數目不同,在常規費用基礎上每週期增加1至2萬元,這些項目在各地基本還沒有進入醫保。

近期,國家醫保局表示,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並鼓勵中醫醫院開設優生優育門診,提供不孕不育診療服務。

除了費用壓力,患者還承擔著較大的家庭壓力和社會壓力。34歲的趙女士説:“兩個月裏沒幹別的事,每隔三五天就往醫院跑。2017年我做過一次胚胎移植,因為胎停只能引産,之後未避孕5年,但至今沒懷孕,身邊同事、家人説我閒話的不少,心裏很難受,半個月前做了取卵,希望這次能成。”

一位職場女性説,選擇輔助生殖就要經常往醫院跑,加上前期各種檢查,後期取卵、移植手術,光靠年假根本不夠。“一方面需要請很多假,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領導和同事知道,如何請假讓我十分焦慮。”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因為做輔助生殖治療與工作時間衝突,部分女性無奈退出職場。

規範輔助生殖技術應用

《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數據顯示,近年來,每年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嬰兒數超過30萬。以2020年全國出生人口1202萬估算,全國2.7%的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降生。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至3%攀升至近年的12.5%至15%,不孕不育者約5000萬。

專家介紹,生活方式改變、環境因素等導致不孕不育率出現上升趨勢。當前,90後、00後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普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産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的患者平均年齡為33.4歲,較2019年增長了1.5歲;其中40歲以上患者增加了48%左右。

在輔助生殖門診裏,大部分女性往往把沒有懷上孩子的原因歸結于自己,多數是單獨就診,一同前來就診的男性較少,且其中一部分還堅稱“問題肯定不在我”,在醫生強烈建議下才勉強同意做檢查。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殖與發育研究院院長黃荷鳳表示,雖然我國輔助生殖技術已躋身國際一流水準,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解決女性“生不出來”的問題,到單精子胞漿內顯微注射技術解決了“嚴重男性不育”的問題,再到著床前胚胎遺傳學檢測技術解決遺傳

中國網母嬰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專注于廣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嬰的身心健康,宣傳育嬰行業的最新諮詢和動態,科普權威的孕嬰知識,促進母嬰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糾察熱線:010-88828222
投稿郵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