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孕期都是孕媽媽們驚喜的時光,但對於一些特殊的孕媽媽又是艱辛的時期。臨床中,妊娠合併心臟病就是對孕媽媽巨大的考驗,是造成孕産婦及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因素。母體對迴圈血量及所需氧氣隨著妊娠發展及母體代謝的增加而增加,與此同時子宮明顯增大,膈肌上升造成心臟左上移位,導致患者血液容量顯著增多,加重心臟負荷,孕産婦分娩時全身骨骼肌及子宮收縮造成大量血液涌向心臟,加上主動屏氣下推時的心率加快,以及分娩後迴圈血液流量顯著增加,更容易造成病變心臟出現心力衰竭。孕婦主要有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嚴重時會出現粉紅色泡沫樣痰、休克、猝死等。除此之外,孕婦由於長期慢性缺氧、心功能不全,導致胎兒窘迫或者宮內發育不良,甚至胎死宮內。
大部分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為先天性,患者心臟能否負荷妊娠和分娩,主要由心臟病變的類型和心臟代償功能決定。根據患者負荷體力心臟功能通常分為Ⅳ級,Ⅰ級為日常活動量不受限制,一般體力活動不引起過度疲勞、心悸、氣喘或心絞痛。Ⅱ級為體力活動輕度受限制。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一般體力活動引起上述症狀。Ⅲ級為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症狀,但小于一般體力活動即可引起上述症狀。Ⅳ級為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下也可出現心衰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根據孕産婦心臟病變的類型和心功能分級,我國婦産科學會將心臟病孕産婦妊娠風險進行了分級及分層管理,如下圖所所示。
中國心臟病孕産婦妊娠風險分級表
因此孕婦一旦診斷出妊娠合併心臟病,需要立即給予內科干預,與産科共同評估是否繼續妊娠以及妊娠期監測指標及治療措施,確保母嬰生命安全。
通過嚴密監測常能及早地發現心力衰竭等危重症的早期徵象,給予及時的處置。同時積極治療妊娠期發生的各種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泌尿道感染等,以及各種合併症與並發癥,如糾正貧血,控制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心力衰竭是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允許妊娠的患者一定要嚴格、系統、定期産前檢查,並注意飲食及充分的休息,控制體重的增加,高蛋白、低脂低鹽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及情緒緊張,避免感染並及時補充維生素,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宮不斷增大,心臟負擔不斷加重,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增加,一旦出現心力衰竭先兆需立即住院,待心衰糾正後剖宮産終止妊娠,嚴重的心衰患者經內科治療無效均應選擇剖宮産,胎兒娩出後心衰很快得到糾正,並掌握好擴容、利尿指徵及輸液速度。為預防感染術中及術後應用高效廣譜抗生素,部分發生心內膜炎高危的心臟病,需延長預防時間至5-7天。剖宮産一般選擇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血液動力學改變相較要小。第二産程避免産婦過度用力需行會陰側切,同時行陰道助産。産褥期仍不能忽視,産後72小時內仍是發生心衰的危險時期,産婦應充分休息、積極鎮痛及合理飲食,休息是減輕心臟負荷的重要方法,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宜,晚餐以少量清淡為主。心功能III級以上者不宜哺乳。新生兒一般為早産兒,應有專業的新生兒科醫生救治,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妊娠合併心臟病屬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嬰生命安全,為減少孕産婦病死率,提高圍生兒存活率,危重症孕産婦管理團隊必須提高妊娠合併心臟病的診治水準,做好孕産婦系統管理和監護,及圍産期保健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降低發生危重症及病死率,達到良好的妊娠結局。(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成人重症醫學科 王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