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貴州省黔東南州臺盤鄉的一項“村BA”籃球賽事火爆全網,這項源於村民們對體育最純粹熱愛,以及對新時代美好生活嚮往的群眾體育事項,折射出了當前群眾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狀況,鄉村籃球賽的火爆“出圈”,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黨的十八大以來,體育始終堅持全方位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以喜聞樂見的健身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引導形成全民健身的熱潮。黨的十九大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黨的會議報告中,對群眾體育發展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進行了闡述,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背景下體育強國建設中,群眾體育發展的使命與擔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持續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始終將群眾體育事業擺在重要的地位,關注與關係群眾體育的發展。
從“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到“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再到建設體育強國,其本質內涵一脈相承。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標誌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正式實施,以此助推了群眾體育的廣泛開展,不斷築牢國民體育基礎。此後,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成為中國特色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方式,並多次體現在國家法規政策、規劃、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來,陸續出臺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搭建起以體促健的“四梁八柱”。其中,所展現出的群眾體育在不同時代背景中所承擔的責任與任務,都是實現體育事業服務與人民群眾的目標。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上,群眾體育的發展與體育強國夢息息相關。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發展,展現出的是人民群眾的自信、展現出的是綜合國力的提升、展現出的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當下,全民健身已成為體育強國推進的重要方向。
首先,全民健身是體育強國推進的現實基礎。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積極推進全民健身戰略,加快建設體育強國。黨領導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時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以此凸顯了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性。各級體育部門也積極營造群眾體育的健身氛圍,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全民健身為導向,著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是新時代賦予中國體育事業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所以,全民健身成為體育強國推進的現實基礎。
其次,全民健身是體育強國實現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競技體育發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發展,以競技體育發展引導群眾參與到體育鍛鍊中,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保障,已成為時代發展之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群眾體育的發展,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通過全民健身事業的積累與發展,才能有力推動著體育強國建設,築起民族強健的基石。
第三,全民健身是體育強國實現的重要標誌。中國女排精神的呈現、乒乓球代表隊的表現、中國跳水隊的影響,從燃遍華夏大地的需群“馬拉松熱”,到“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凝聚精神力量,群眾體育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無論是城市運動公園,還是在城鄉空地,體育鍛鍊的身影隨處可見。在這些成就取得的背後,我們也應該看到,只有把全民健身的地基紮實築牢,才能實現優異成績的取得,才能進一步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藍圖。
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90.4%。經常參與體育鍛鍊的居民人數已超4億,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1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4.1億平方米,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在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的狀態下,體育鍛鍊正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新時代征程中,體育作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準的重要途徑,成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群眾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體育強國的基礎在群眾體育,健康中國的根基在於全民健身。我們要更加主動、更加有效地把工作融入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進程中,以群眾體育推進與發展為抓手,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全民健身戰略實施中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更好地展現全民健身在強國建設中的獨特功能與價值。
為此,在繁榮群眾體育發展,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中,首先,應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從場館供給、組織建設、健身指導、賽事安排等方面著手,構建從嬰兒到老年的全人群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力爭實現體育的全地域覆蓋、全週期服務、全社會參與、全球化合作、全人群共用。其次,應發展壯大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探索多種方式扶持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鼓勵發展鄉村、社區群眾自發性健身組織;重視和發揮各種人群和各種行業體育社會組織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解決好群眾“健身去哪兒”“如何健身”“如何指導”等一些群眾關注的問題。第三,可進一步實現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設。鼓勵各地區與線上運動平臺合作開展居家健身指導,鼓勵體育專業技術人才積極參加健身指導活動中,普及運動健身知識、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激發群眾健身熱情。第四,構建不同組織與部門參與的群眾賽事活動體系,大力發展“三大球”、健步走跑、騎行、廣場舞、太極拳、健身氣功等群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鍛鍊項目。努力實現實現群眾就近、就便參與健身鍛鍊活動,積極開展社區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和社區健身運動會,同時,可結合旅遊資源、民族民俗節慶舉辦體育旅遊賽事活動,形成“一地一品”“一地多品”的群眾健身體育賽事格局。(四川文理學院副教授 覃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