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哲(化名),男寶, 8周,身高137 cm,體重57斤。身體狀況:剖腹産,從小奶粉餵養,體重偏輕,晚上睡得不太安穩,而且睡眠時間比較短,一般不超過九個小時。運動出汗厲害,稍微運動下就滿頭滿身汗。睡著半小時到一個小時頭出汗多。今年正月到現在,口腔潰瘍了有十次。大便原來一週兩三次,做了按摩,貼艾灸貼調理後一週大便4、5次,一般大便比較硬,就一點點,一週只會拉兩次比較多的大便。容易感冒、鼻塞,一打噴嚏沒有干預,兩三天后就可能口腔潰瘍。
飲食情況:食物以肉、雞蛋為主,會吃點魚,基本不吃青菜,水果吃得少,水喝得少,常喝奶製品。初步檢查了免疫力,數值正常。最近給孩子吃醫院開的三聯活菌,魚肝油。早餐基本做到有主食、肉類、水果、牛奶,但仍出現口腔潰瘍。
2021年9月17日小哲的媽媽聯繫到未一醫生給孩子進行了食物不耐受檢測114項,檢測結果顯示,小哲對扁豆、酸奶、蛋清、牛奶,3級食物不耐受(見下圖部分檢測結果)。根據檢測結果,對小哲進行了飲食干預和不耐受食物輪替和忌食方案,後續經反饋,孩子身體情況和精神狀態得到明顯改善,近一個月孩子口腔潰瘍未再發作,體能較前明顯提升,並反饋現在明顯開朗了很多。
為什麼兒童容易患上食物不耐受
研究表明,兒童較中老年人群更易患食物不耐受,因為兒童的免疫系統和消化道系統發育不成熟,對攝入的食物分子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當身體對這些異體蛋白反應過度時就表現為食物不耐受症狀,如嘔吐、慢性腹瀉、便秘、濕疹、慢性蕁麻疹、兒童孤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
遺傳因素:研究表明,父母具有過敏史,孩子患食物不耐受的風險很高。
內在因素:兒童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對攝入的食物分子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當身體對這些異體蛋白反應過度時就表現為食物不耐受症狀。
外界因素:環境污染、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濫用藥物、過度潔癖、非母乳餵養、嬰兒期過早添加輔食、早産都可能導致或加重臨床症狀。
食物不耐受的發病原因
"屏障功能不成熟,身體容易受到襲擊"。由於年齡小,兒童的消化道粘膜發育不完全,免疫系統屬於初建階段,攝入的食物蛋白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大分子的食物蛋白直接通過腸道粘膜進入體內,激發自身的免疫系統産生食物特異性IgG抗體,抗體與食物大分子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在體內,誘發各種臨床症狀的發生。
食物不耐受的飲食護理
目前臨床上針對食物不耐受的護理主要是對其飲食進行干預。多項臨床飲食干預顯示對病人進行相應的飲食指導能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的症狀甚至症狀消失特別是對腸易激綜合徵病人的干預。一般做法是根據檢測結果陰性的食物可以正常食用輕度敏感的食物採取輪替間隔一段時間食用或者忌食對於中度和高度敏感的食物直接忌食。若不耐受食物種類少(1項或2項)凡陽性者直接忌食就可以。若不耐受食物種類多如4項或5項或更多一般先將強陽性、陽性食物項忌食,弱、陰性食物輪替食用。
小結
食物不耐受多由平時常吃食物引起且發病時間較滯後故而難以及時發現病因做出自我診斷。通過食物不耐受檢測和護理觀察可以及時發現日常飲食中存在的不適宜食物,調整飲食,採用輪替、忌食等方法,避免不耐受食物繼續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從而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可明顯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