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從事藝術教育的老師,既要是講臺上知識淵博的學者,又要是舞臺上神采飛揚的藝術家,同時更要做到德藝雙馨,立德修身。起源於2008年的LECICI藝術教育,在發展中始終秉承“以美育美,以美育人”的理念,將藝術專業教研團隊和少兒教育專家深度融合,在以獨具特色的藝術課程全力培養孩子藝術發展的同時,用心打造一支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的優秀教師隊伍。
徐明:願做幸福的“點燈人”
作為藝術學科帶頭人,十餘年的兒童藝術教育實踐讓徐明老師深刻體會到,“名師培育名生,名生鑄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師”,名師隊伍的建設是品牌化建設的保證。
剛加入LECICI藝術教育,徐明老師發現現有的教師隊伍年輕、靈動、富有激情,同時也需要儘快轉化教育理念,不斷加強和積累教學經驗,並逐步提高整體教學研究能力。經過深入的溝通和了解,徐明老師迅速整理出一套“教師培養計劃”,搭建研訓督一體化的成長平臺,通過“磨一陣”、“扶一把”、“送一程”的培養方式,為教師隊伍積極創造發展條件,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在帶領教師隊伍的過程中,徐老師總結了以下三位要素:
一是在環境中浸潤。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徐明老師看來,“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與孩子的成長是一樣的,都需要一個富有啟迪與激勵的文化氛圍與環境。徐明老師真誠的邀請教師們主動參與到成長環境的構建中,並鼓勵教師們提出自己的發展需求和規劃。探討的過程不僅可以形成共用與交流,提升教師認知,還可以提高凝聚力、激發責任感、凝練開拓進取的精神。
二是在目標中前行。在徐明老師看來,“只有教師會思考了,才能教出會思考的學生”,教師會制定自己的發展目標,才能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發展目標。而“個人發展規劃”在徐明老師這裡是“重頭戲”,她每年都會親自指導教師們制定個人發展目標和規劃,並在教育實踐中,結合每位教師的個人專業、成長現狀、學習計劃等,將目標分解落實到每個月、每一天中。
三是在磨練中成長。教師的價值,體現在教學中,體現在孩子們的成長中。為了幫助教師們迅速成長,釋放青年教師特有的激情和才華,徐明老師主持搭建了教師成長平臺,通過“磨一陣”、“扶一把”、“送一程”的培養模式,多渠道、多途徑地為青年教師提供用武之地。
教師培養的過程中,徐明老師排除萬難,多維度、全方位的解讀常規工作與專業化成長的關係、職業倦怠等棘手難題。經過不懈努力,藝術團的教師專業化迅速發展,人才資源迅速被盤活,優質的藝術教育被帶給更多的兒童及家庭,受到了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好評。
杜穎:心在哪,智慧就在哪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這句話對杜穎老師的影響深遠。她在專業儲備之外,還研讀了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在教學中,深耕差異教學,揚學生所長、予學生所需,她相信心在哪,智慧就在哪,用專業與愛為孩子們開啟了藝術教育的大門。
如今的她成熟又專業,然而一步步摸索過來的經歷,依然歷歷在目。回憶起曾經的種種,杜穎老師感慨,剛入職那幾年經驗不足,經歷過小年齡段孩子課堂配合度不高、坐不住等情況,那段時間她很焦慮、也很窘迫,如果課堂內容總是無法推進,對學生、老師和家長都將是一種考驗。後來她認真學習兒童心理學,根據不通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啟發孩子的主動性。在課堂中加入舞蹈動作,不僅增加了互動性,使整個課堂處於一種輕鬆、愉快、活潑的氛圍中。現在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她都可以將課程順利進行。
在這九年中通過不間斷的一線教學,小穎老師深刻認識到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墨守成規,需要有更多的靈活應變和創新能力。
首先,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的優勢專長。音樂的藝術門類很多,而音樂教師的技能特長也不一樣,有的老師擅長聲樂,有的擅長器樂,要想自己可以輕鬆自如的完成教學,備課則是重中之重。在杜穎老師看來,只有在備課的時候,真正吃透、理解了樂曲本身,才能更好地知道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對學生有用的。一旦把音樂作品分析透了,目標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應的水到渠成了,再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專長進行課程的銜接,一節課就可以順利開展下去。
其次,課程設計中,目標設置要有梯度。在每堂音樂課中都要設置目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和音樂實踐經過“爬坡”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教師除了對整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清晰外,對每一個環節的小目標也要清晰。在教學環節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怎樣才能達到我預設的目標?”也就是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階,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在杜穎老師看來,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但決不是把每個孩子都要培養成音樂家,而是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音樂是一種語言,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聽見這種語言,傳遞這種美好。”
劉歆迪:以音樂為孩子們築夢未來
“新時代的大美育,孩子才是重點,要回歸藝術教育的本質,堅守初心,以美育美,以美育人。”在劉歆迪看來,藝術教育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激勵與成就。這一點,和LECICI愛彼格林美育中心堅守的理念不謀而言。在加入LECICI愛彼格林這個大家庭以來,劉歆迪老師也始終堅守初心,以實際行動貫徹其教育理念,傾注全力為孩子築夢未來。在流淌的時間中,和可愛的孩子們以音樂為伴,劉歆迪也成為孩子們喜愛的“迪迪老師”。
在藝術教育中,最讓劉歆迪記憶猶新的是他親手建立起的童聲合唱團。3-6歲是孩子們聲樂萌芽的寶貴時期,迪迪老師抓住這個給予,不遺餘力地幫助孩子們激發出最美的聲音。在童聲合唱團組建初期,很多小朋友們對聲樂認知不足、沒有概念,但是在迪迪老師的激勵和陪伴下,孩子們充滿興趣、認真參與每一堂課,從音樂基礎知識理論到基本呼吸發聲訓練,再到作品表演訓練,孩子們的表現讓迪迪老師驚喜萬分,也給予他最大的鼓舞和收穫。
在劉歆迪孜孜不倦的培育和支援下,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以《彩虹》《乘著歌聲的翅膀》兩首完整的作品登上了絢麗舞臺,全程有條不紊、勇於表現、充滿自信,驚艷了全場觀眾,在表演結束後全場掌聲熱烈,家長們更是激動不已。看到孩子們的精彩表現和超強的自控能力,迪迪老師同樣也是收穫了滿滿的幸福和感動。他激動地表示,“讓孩子們在這麼小的階段,能盡情地展示自己天籟般的聲音,讓這份美好永久保留、不留遺憾,作為一名音樂老師,這是我應該做的,並且一定要全力去做好的。”
張悅:在藝術的道路上,和孩子一起發現美、創造美
張悅老師從事兒童教育已經八年了,從一名剛剛踏上幼教路的追光少女,到成長為一名隨時散發著光芒的美育教師,張悅老師陪伴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幸福成長,自己也經歷著成長的蛻變。如今的她,帶領孩子們一起發現美、創造美,通過“美”這個窗口認識世界,感受藝術的魅力。
做好兒童美育,首先要了解孩子。記得剛帶班的時候,有一次張悅老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班裏一下子有9個都是男孩子,男女比例的變化讓她感受到“管理”的壓力。儘管班裏的孩子們“不太安靜”,但是那種放飛自我的狀態也為她打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原來還可以這樣上課”,張悅迅速地觀察和掌握每個孩子的特點,查閱大量資料了解不同類型孩子的溝通方式,對授課內容進行了調整。這次改變,收穫了滿滿的驚喜,看著這個班的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她從內心感受到了幸福和成就感。現在,在每次授課前,她都會觀察和了解孩子們的特點,定制課程內容和形式,真正成為一名全能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