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今年75歲,每天自己買菜做飯、鍛鍊身體,但是近半年來,他時常覺得乏力,上樓梯、走路快了就覺得胸悶、喘不上氣,有時還頭暈、眼前發黑。他覺得這是上了年紀的正常表現,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最近一個月,頭暈症狀突然加重,需要有人攙扶才可行走,好多次差點摔傷,才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問題出在心臟上——他的心臟跳得太慢了。
在太原市婦幼保健院住院期間,成人內科主任徐岩給張大爺做了全面的檢查,發現他的心臟平均每分鐘只跳42次(正常人在60次以上)。在徐主任的建議下,張大爺接受了起搏器植入手術。術後,他覺得腿腳有勁了,頭也不暈了,胃口也變好了,臉上又煥發了笑容。
張大爺的心臟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呢?
我們的心臟正常情況下每天要跳10萬次左右,平均每分鐘跳60次以上,方可滿足身體的正常需求。
正如機器的零件會年久失修一樣,心臟的“電路系統”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導致心臟跳動過慢,或者出現很長時間的停跳。同時,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也可導致“電路系統”故障。如果心臟“電路系統故障”,可導致心臟泵血能力下降,使全身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引起各種症狀,如胸悶、氣短、頭暈、眼花、乏力、記憶力減退等,如果心臟停跳超過5秒,就可能引起昏厥,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心臟變大、心功能下降等,危害巨大。
張大爺的心臟跳得太慢了,導致心、腦、肺、腎等臟器缺血,因此出現全身乏力、頭暈、記憶力減退、胸悶、氣短等症狀。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後,一陣後怕:“看來身體不舒服就該及時去醫院,不能扛著,不然拖出事來,可沒有後悔藥吃啊!幸虧及時安裝了起搏器,不然太危險了!”
什麼是心臟起搏器?
對於某些病人而言,心臟起搏器不僅僅是一種輔助治療裝置,更是一種保命裝置。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包含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兩部分。電極通過血管穿刺微創植入到心臟裏,而脈衝發生器連接電極後埋于胸前皮下。
什麼樣的患者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
心跳過慢的
目前,在安裝起搏器的患者中,心跳過緩者佔80-90%。什麼樣才算心跳過慢呢?
一種情況是心跳持續慢,比如平均每分鐘跳50次以下,嚴重者可低至30次/分,伴有乏力、胸悶、頭暈、記憶力減退等,長此以往,心臟會擴大,心功能受損。因此,不能因為沒出現嚴重症狀就心存僥倖,如果拖到心功能很差了才治療,為時晚矣。
另一種情況則是平時心跳正常,但間斷出現心臟停跳,停跳5秒以上會導致昏倒。如果是走路、站立時暈倒,有可能導致摔傷、骨折、腦出血等。這種情況診斷起來比較困難,因為沒發病時心跳是正常的,做檢查也難以發現問題。對於這樣的病人,可以通過皮下植入心電監測裝置等,明確診斷。
心臟增大、心臟功能差的
在心臟增大,心功能不好的病人中,1/3存在心臟收縮不同步。這類病人需要安裝三腔起搏器(CRT),幫助恢復心臟的協調收縮,以達到改善心功能、延長壽命的目的。
起搏器植入手術的風險大不大?
起搏器植入手術由於創傷很小,無需全麻和半麻,手術風險較小。心臟起搏器的電極通過靜脈穿刺植入到心臟,而脈衝發生器埋于皮下,皮下傷口約4-5cm,術後7天即可拆線。
起搏器植入術後需要注意啥?
起搏器植入術後7天內,尤其是前3天,術後管理預防電極脫位極為關鍵。拆線後的注意事項主要是避免大幅度運動和接觸磁性物品,三個月內務必避免植入側手臂的大幅度活動,手臂不可負重,不可舉高過肩;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不建議進行舉重、打網球等上肢活動劇烈的體育活動。
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現如今已經非常普遍,手術成熟而且創傷小,當您的情況適合植入起搏器時,請不要過多顧慮。在植入心臟起搏器後,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還需要根據情況適時服藥、定期復查。如果您有相關問題,歡迎到我院成人內科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