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如何,為孩子們提供快樂的同時
兒童向的動畫創作者還要規避
這一系列所謂不良傾向
而這條紅線並不明確,他們只能徘徊
在提供快樂和提供教化兩者之間
2022年春節,賀歲檔電影裏出現了幾個久違的身影:喜羊羊和灰太狼家族。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這些春節檔的常客,其實已經7年沒在春節的大銀幕上出現過了,取而代之的是兩隻大灰熊和一個光頭的伐木工。
兒童向的動畫片是賀歲檔裏從未缺席的類型,只是江湖地位階段性地發生著更疊。如今雄踞頭牌的是《熊出沒》,今年春節檔的《熊出沒·重返地球》狂攬9.78億元票房,位居檔期第四。《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則以不溫不火的1.6億元收官。
歸來後的“喜羊羊”,變得有些讓人不認識了。灰太狼不抓小羊了,他們變成“草原守護者隊”的隊友,一起參加都市籃球杯比賽,並肩迎戰烈虎隊。宣發時,主題也被設定為溫暖的“100分友情”和“吵不散”,狼與羊冰釋前嫌,成了好哥兒們。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決戰次時代》手稿。
喜羊羊的故事從一個説不清的類型,搖身一變成了正經八百的運動片。這個故事模型變化的背後,同時實現了一個聰明的意圖:內核依然是百試不爽的對抗戲碼,卻用球場上的對抗替換生活中的肢體衝突,借此規避了“暴力傾向”的指責。
對於兒童動畫來説,“暴力傾向”不啻為一項“原罪”。家長們一直對動畫片裏的暴力傾向提心吊膽,擔心教壞小朋友。多年以來,因為暴力傾向等“少兒不宜”內容引發的不滿,讓動畫片屢屢受到敲打、整治乃至下架處理,近年來愈發頻繁。
而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那些被奉為經典的動畫片,不論是《貓和老鼠》《奧特曼》還是《美猴王》《葫蘆兄弟》,哪一個不是充斥著激烈的打鬥和對抗?有多少小朋友因為受到這些動畫片的影響而變得暴戾?這樣擔憂是否是杞人憂天?
不論如何,為孩子們提供快樂的同時,兒童向的動畫創作者還要規避這一系列所謂不良傾向。而這條紅線並不明確,他們只能徘徊在提供快樂和提供教化兩者之間。
“羊狼和平新時代”
因為“暴力傾向”的控訴,“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曾遭遇過嚴重的輿論危機。
2013年春天,江蘇連雲港的三個不到10歲的男孩玩起了“烤羊”的遊戲。其中一個男孩將另外兩個男孩綁在樹上,然後點燃地上的乾草,火勢借著當天的大風迅速擴大,兩個男孩被燒成重傷。過後,孩子們説這個遊戲是模倣灰太狼“烤羊肉”的情節,家長便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製片方告上法庭。
央視數檔節目報道了這起事故,譴責動畫片“暴力失度”的現象。當年,20家動畫機構發出聯合倡議,提出避免在動畫片中出現暴力、血腥、恐怖、低俗、色情的情節和畫面,避免出現容易被兒童模倣的攻擊、傷害、自殘、虐待、犯罪等行為。倡議書中提到,個別動畫片存在暴力失度、語言不文明等問題,個別危險情節還被未成年人效倣,造成人身傷害事故。20家動畫機構中包括喜羊羊系列製作方——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黃偉明導演指導同事工作。圖/受訪者提供
不僅是喜羊羊系列,人們熟知的多部知名動畫都被點名批評過。
去年4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佈了一項調查,在對1026名家長的訪問中,超八成家長呼籲嚴格把控未成年人動畫片尺度。調查選取的21部動畫片中,有10部被認為暴力犯罪元素較多。比較常見的暴力犯罪元素,如《迪迦奧特曼》中的持械毆打、多人恐嚇、縱火爆炸,以及《熊出沒》中光頭強手持的獵槍和電鋸。
就在當年9月,這項調查中被提及的《迪迦奧特曼》被短暫全網下架,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此前的指控。在網友表達不解的爭議聲中,幾天后,《迪迦奧特曼》又恢復上架。
動漫圈有個術語:子供向,這是日語中“面向兒童”的意思,指作品中沒有敏感話題和血腥暴力,沒有會影響三觀還未成熟人群的鏡頭、文字。實際上,這些知名動畫作品大多在創作時就已經自我定位為“子供向”。《喜羊羊與灰太狼》主創們在創作中,已經主動規避了很多可能引發爭議的元素。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正能量”是“喜羊羊之父”、喜羊羊系列導演黃偉明口中最常出現的字眼之一。
起初,主創團隊曾考慮過叫《懶羊羊與灰太狼》,因為懶羊羊好吃懶做但又善良正義,性格鮮明,容易編排劇情。但很快他們還是覺得喜羊羊更具“正能量”。“中國人還是喜歡比較喜氣的感覺。”黃偉明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喜羊羊系列的對抗情節儘量避免寫實化,使用一些日常用不到的奇幻道具,讓小朋友不容易模倣。
低幼動畫片真正的觀眾卻與焦慮的家長們的想法大相徑庭。當孩子們長大了,有了發言的機會時,開始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曾有人在網上提問,怎麼看待喜羊羊裏的暴力因素?有一條留言寫道:“我小時候,看過每集都死人的《柯南》,看過詭異的雜交動物《貓狗》,看過高中就有‘早戀傾向’的《我為歌狂》,看過比喜羊羊‘暴力’得多的《貓和老鼠》,我連堪稱精神污染的《魔方大廈》都看過!”這位網友説,“現在回想起來,我不認為這些動畫對我有什麼負面影響,更別説荼毒兒童了。動畫片是給孩子看的,孩子看著開心就夠了。”
當新設定中的羊村變得和平,一些觀眾懷念起小羊與灰太狼鬥智鬥勇、妙趣橫生的從前。
去年,有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説現在《喜羊羊與灰太狼》裏灰太狼不捉羊了,沒了有趣的打鬥場面,只有偏向低齡的劇情,看著以前童年的動畫變成這樣,心裏挺不是滋味,希望早日恢復原版劇情和畫風。
答覆是由喜羊羊系列製作方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來做的。該公司答覆稱,2019年播出的《羊村守護者》正式開啟了“羊狼和平新時代”,打破連續十幾年的“狼抓羊”的經典模式,呈現多元化的故事內容,比如偵探、運動、冒險題材等,“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成長的正能量,珍惜友情親情和身邊的美好。”
“內核還是鬥智鬥勇的對抗,”黃偉明對《中國新聞週刊》解釋説,現在他們要聯手面對更大的敵人,比如狼將軍、細菌大王,乃至草原的危機、時空分裂等等。只不過喜羊羊和灰太狼卻不會再為敵了,黃偉明將其稱為必須面臨的“升級”。
暗黑與成人向動畫之憂
相比《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這些登上電視和影院的動畫片,更讓家長們擔心的,是在未成年人中悄然傳播的暗黑和成人向動畫。
武漢一位家長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當她發現女兒三年級的時候畫出了性虐風格的漫畫時,內心一陣震驚,後來才知道是女兒偷偷用她的手機QQ看動漫受到的影響。如今,已經讀五年級的女兒也會偷著看成人向的戀愛主題動漫,而她的一些男同學則是暗黑動畫的擁躉。
在國外,暗黑動畫已經是一個頗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亞型,産出過《精靈旅社》《科學怪狗》《聖誕夜驚魂》《鬼媽媽》等知名作品。《鬼媽媽》原作者尼爾·蓋曼曾經這樣解釋過暗黑故事:“孩子們會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冒險,大人看了卻會做噩夢。”不過,此類登陸院線的暗黑動畫均已經過過濾,風格雖然暗黑,底色總是溫暖的。
而更為“暗黑”的一類動畫,在內核上,並不宣揚陽光溫暖、歌頌美好,而是致力於揭露社會畸形、人心幽暗。這類作品不能以“不健康”來籠統概括,其中相當一部分在藝術表現和思想深度上均達到不俗水準。在中國,也誕生了一些優質暗黑風格動畫,如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大世界》,講述了由一次搶劫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各路人馬心懷鬼胎,諷刺了人性的貪婪與現實中的種種荒誕。
問題在於,這些暗黑動畫本質上是給成人看的動畫。在一些國家,成人動畫和兒童動畫通過分級制度被嚴格區別,兒童被排除在觀看者之列。
還有另一類暗黑動畫,專以黑暗元素吸引未成年人,在藝術和思想上都沒有可取之處,更應該被嚴格管理。如曾經廣為傳播並被嚴厲打擊的“邪典視頻”。
“其實我最需要的是能夠知道怎麼引導她,告訴她那些她好奇的事情。”上述家長説,“而且分級很重要,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各取所需。”在中國,成人動畫和兒童動畫之間的隔離墻尚未建立。
美國、日本等國的動畫一般遵循電影或電視統一分級標準。在美國,《貓和老鼠》由於含有暴力情節,被定為不適合6歲以下兒童觀看。《辛普森一家》由於含有暴力與性,偶有髒話和粗話,也被歸為低齡兒童不宜。《蝙蝠俠》《鐵臂阿童木》等有少量戲劇性暴力的動畫片,7歲以上兒童才可以在父母篩選和監護下觀看。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動漫輸出國,日本動漫題材幾乎無所不包,分級管理也甚為嚴苛。
日本動畫片遵循1998年制定的電影分級制度,分為四級,分別以12、15和18歲年齡為界。根據年齡和作品風格,日本動漫又分為兒童、少年、少女、青年、女性和成人六類。兒童動畫必須避免誘導不良傾向,違者一律刪減,否則禁播。兒童動畫中若有可能被模倣的危險動作,畫面上要註明“好孩子請勿模倣”。
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所長楊曉林對國外動畫分級做過研究,他認為,由於國內兒童動畫目前佔據主流,兒童觀看電影行為普遍,動畫分級是大勢所趨,可以先真人影視一步而行。“這樣可以防止在兒童動畫中夾帶‘少兒不宜’內容的積弊,而且便於家長擇選和陪看。一般情況下,影院電影家長肯定陪看,而電視和網路動畫家長不一定陪看。”楊曉林寫道。
正因為此,一些經典動畫片中的暗黑畫面,無意中烙印成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例如《黑貓警長之吃丈夫的螳螂》中,螳螂妻子肢解丈夫的情節,以及《魔方大廈》怪異的畫風和音樂,《十二生肖》裏12種動物以各種死法與妖怪同歸於盡。
“這些情節或場面有的殘忍,有的反人倫,有的色情曖昧,著實不適合心智尚未成型的兒童。”楊曉林表示。
兒童電影進階之夢
2013年的“灰太狼烤羊”事件,成了喜羊羊系列的分水嶺,也促進了中國兒童動畫的調整。對不良傾向更謹慎的規避,促使這些動畫系列脫離簡單的打鬥模式,開闢新的故事線。
從大電影來看,2013年及之前的喜羊羊大電影,都是以灰太狼抓小羊為主線,2014年則講了一個個小羊們為飛馬王子找回真愛的冒險故事。TV版動畫嘗試了更多的題材方向,例如冒險題材的《羊村守護者》,以及運動題材的《筐出勝利》和《筐出未來》。
其實,這也順應了創作團隊對於內容的主動轉向。“原來就是狼抓羊、羊不讓狼抓,故事模板其實比較簡單。”喜羊羊系列導演黃偉明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拍了近3000集“狼抓羊”之後,主創們不再滿足於此,希望為角色賦予深度、深挖情感,花更多筆墨去塑造人物、鋪墊情感,“把單元劇變成連續劇”。
在2022年回歸春節檔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裏,動物的形象悄然發生了變化,調整後的“頭身比”使得他們更接近人,而不那麼卡通了。這一方面更適應籃球動作的呈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成人向的潛在趨勢。
喜羊羊打起籃球的同時,熊大和熊二則進入科幻世界,2022年的大電影《熊出沒·重返地球》頗受好評。
《熊出沒·重返地球》完全按照硬核科幻標準製作,用特效構建出龍捲風、海嘯、地球毀滅、飛船大戰、垃圾城市等恢弘場面,最複雜的十幾個鏡頭花了三個月時間製作,每一幀要渲染20個小時。觀眾對視效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超出對《熊出沒》這樣一個IP的期待,可以對標美國的《冰河世紀》。
喜羊羊籃球系列由於對籃球動作的精準刻畫,並融入NBA球員的動作風格,竟“破次元”地在男性網民集聚的虎撲網上衝上熱搜,收穫“專業”的評價。《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的動畫導演陳立進談及製作水準時説,希望以後粉絲説自己看喜羊羊的時候,“可以更加自豪一點”。
這些兒童動畫系列的更高夢想,是同時征服兒童和成人。而大電影正是這個目標的試金石,家長必須跟孩子一起在影院裏坐滿一個半小時。另外,那些已經長大成人的觀眾,如果願意買票重溫童年記憶而不感覺尷尬,也會成為重要的票房貢獻者。
“很多觀眾長大成為年輕人,甚至有了自己的小朋友,我們會擁抱變化,希望小朋友和大朋友都喜歡。”黃偉明説,在技術上不斷進步的同時,還要講好自己的故事,“最新的作品不斷出現,我們也在突破自己。”(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