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而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
為了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讓每一名兒童都能在教育陽光的普照下,茁壯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特別是將基礎教育擺在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戰略地位,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讓祖國花朵在陽光雨露中共同綻放。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近年來,天津市武清區楊村第三中學多次利用愛國歌曲大賽、致敬逆行者微課等開展“大思政課”,讓學生們自覺將愛國主義、責任擔當、科學精神、人文情懷烙印在心。“思政課讓孩子有了很大變化,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在他們心裏埋下了善良、自信、勇敢、充滿正能量的種子。”説起學校的思政課,高一年級學生家長閆建華高聲點讚。
育人之本,在於立德鑄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逐步完善德育體系。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中小學德育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系統推進課程教材建設。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
——整體性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堅決推動“雙減”落地,讓義務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初心。修訂教育法,將“勞”納入教育方針,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逐步建立。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關係到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問題。”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指出,“負擔減輕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並舉,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從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到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入新時代,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形成合力,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到實處,奮力譜寫出新時代立德樹人新篇章。
學前教育從“入園難”到“入好園”
位於廣西南寧青秀區的銀蕾幼兒園曾是一所非普惠性民辦園,收費不菲。申報轉為普惠幼兒園後,幼兒園家長楊女士滿意不已:“現在每月花420元的保教費就能上幼兒園,感覺政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隨著我國人口政策的調整,“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對落實人口戰略和生育政策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説。
進入新時代,解決廣大家庭特別是困難家庭孩子“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被黨和政府擺在了優先地位,相繼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連續十年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
特別是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大,中央財政支援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十年累計投入超過1700億元,這“有效拉動了地方財政投入的快速增長,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朱永新説。
十年來,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全國幼兒園數達到29.5萬所,比2011年增長76.8%,學前教育實現基本普及;
十年來,全國普惠性幼兒園達到24.5萬所,其中公辦園12.8萬所,比2011年增長了149.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8.7%,有效保障了絕大多數兒童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
十年來,科學保教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主題活動促進科學育兒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在黨中央辦好學前教育的堅強領導下,在一系列切實舉措的加快推動中,廣覆蓋、保基本、有品質的城鄉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正逐步建成。
自從村裏建起了幼兒園,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槐柏鎮統將村村民丁艷梅幸福感更強了:“再也不用折騰到60多公里外的縣城租房陪孩子上學了。”
不只是陜西。近年來,中西部和農村成為學前教育發展最快的地區:全國新增幼兒園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2021年農村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6%。
“這對縮小地區間學前教育差距,特別是對中西部邊遠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具有特殊而深遠的意義。”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早期教育專業負責人張雪萍給出積極肯定。
從“入園難”到“入好園”,從“一位難求”到“家門口的放心園”,十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成就,普及水準大幅提高,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鮮明,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義務教育邁入全面提高育人品質新階段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王志臣通過調研發現,一部分農村家長會通過購買學區房或租房等方式,將孩子送往城區上學。“這折射出的不僅是城鄉間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也是家長對優質教育的渴望。”他説。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願望日益強烈。作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義務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實現優質均衡。
2018年,《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強調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19年,教育部在浙江召開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啟動現場會,明確“只有指標和人民群眾滿意度‘雙合格’”才是“真正的優質均衡”。
以政策為牽引,行動如火如荼的展開:
全面改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最安全的地方是學校、最漂亮的建築是校舍、最美的環境是校園”得以實現;
深入推進“特崗計劃”“師範生公費教育”“優師計劃”“國培計劃”,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補充提升優秀師資;
全國36個大中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超過99%,校際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入學機會更加公平,“擇校熱”等問題有效緩解……
受益於此,截至2021年底,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都通過了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
“我國義務教育全面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將會極大地推動辦好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説。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資訊化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又成為嶄新目標。
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曹洼小學五年級的英語課堂,老師面對台下學生授課的同時,也通過線上課堂為遠在近40公里外的石碑小學學生同步授課。“借助網路線上課堂,曹洼小學為偏遠鄉村學校化解了專業教師短缺難題,同時也享受到了城裏的優質教育資源。”曹洼小學校長殷彩玲説。
如今,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全國已是常事。近年來,為了打破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困局,讓孩子共用優質教育資源,我國大力推進“教育+網際網路”發展,啟動實施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積極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鄉村的孩子也能零距離接觸優質教育資源,大大提高農村教育品質和育人水準。
“國家為推進‘教育+網際網路’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做了大量工作,這些工作深入實際、紮實有效,值得充分肯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專家組副組長周洪宇相信,“在‘教聯網時代’,中國教育將通過資訊技術的有力加持與賦能,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加優質的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撐”。
教育公平為每個孩子點亮人生
2018年3月,為找回失學的王雅婷等三姐弟,甘肅省康樂縣教育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杜明發、馬集小學校長馬德英和胭脂派出所幹警丁志俊3人組成“勸返小分隊”,從康樂縣出發跨越5000公里將孩子成功勸返。複學後,“孩子們特別珍惜讀書機會,學習上不用老師費心,大姐還當上了班長。”班主任馬香花欣慰地説。
近年來,在“控輟保學、一個都不能少”的精準兜底下,曾經瀕臨失學的孩子們得以重燃求學夢。
在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的奮力攻堅下,2021年,小學凈入學率超過99%,初中毛入學率超過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5.4%。
斐然的數字背後,是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關心和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20多項涉及學生資助的政策,建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特別是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2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許多曾失輟學的兒童因此改變命運。
在基礎教育歷史性地解決了“有學上”問題之後,我國不斷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
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從對口支援省市和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選派800名教師進藏支教。安徽省“組團式”教育援藏隊員、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校長李敏就是其中一員。在援藏教師的幫扶下,西藏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和文化課成績顯著提高。“去年高考,學校重點本科上線率達15%。”李敏語氣中充滿驕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大力開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重點扶持和解決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以及“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域教育脫貧攻堅問題,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宋才發教授指出,“這些重要舉措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進城務工人員一直是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即希冀通過打工改變自己的生活,也盼望著能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去年9月,在貴州省安順市務工的王鳳瓊終於消除了心頭的愁雲:得知當地西秀區出臺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能在本地入學的政策後,她在西秀區教育局公眾號上提交了申請,很快,小兒子便收到了安順市第五小學的入學通知書,再也不用獨自回老家上學。
近年來,通過堅持“兩為主、兩納入”,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得到切實保障。
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的佔比達到90.9%,與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90.4%)大體相當。
“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解決隨遷子女就讀的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才産生了顯著的效果。”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説。
補短板、增機會、促公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在保供提質促公平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億萬孩子得以在藍天下共用優質教育,強國偉業的教育根基進一步築牢。
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美好期盼,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十四五”時期,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必將闊步走向高品質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開好局、起好步,奮力擎畫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