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教育 >

如何破解鄉村兒童的家庭教育“三重弱化”困境?

發佈時間:2022-05-20 11:46:27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代洪亮
分享到:

家庭教育是兒童社會化最基本的場域。在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頒布實施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廣大鄉村地區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促進鄉村地區兒童發展、增強貧困家庭內生能力,從而推動鄉村教育振興,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話題。在5月15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舉行的“關注鄉村家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家庭教育論壇上,多位專家為鄉村家庭教育賦能建言——

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窘境

“為了生計,我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15年來,沒有給大女兒過一次生日……”給女兒過一次生日,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務工人員藍漢文藏在心裏的願望。

“要是我當了爸爸,我就每天和孩子在家一起吃飯,陪他們一起去爬山”……這是來自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新星小學一個留守兒童的心裏話。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這種生活中的常事,卻成為這些留守兒童內心的奢侈。

一邊是為生計所迫不得已外出務工的農村家長,一邊是內心對親情陪伴渴望的留守兒童……這成為當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新問題。而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也成為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背景下,社會關切的重要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可能是難上之難。”在北師大舉行的“關注鄉村家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家庭教育論壇上,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鄭新蓉教授用2021年年底民政部系統公佈的一組數據表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數據顯示,“十三五”末期我國有600多萬農村留守兒童,其中96%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看護。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鄉鎮長所説的這樣一段話一直讓鄭新蓉心情難平:“農民的‘背井離鄉’打工富了家庭經濟,耽誤了農村孩子。不出去吧,立馬就窮,每人平均不到一畝地,飯都吃不上;外出吧,留守孩子大部分在學習和身心健康上放任自流,城裏人的素質和農村人的素質差距越來越大……很多孩子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家庭溫情。”

因為長期從事民族地區、農村地區教育工作,鄭新蓉去過很多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調研,讓她心酸的一幕是,“孩子們不談父母都挺好,一談父母眼淚汪汪……”在鄭新蓉看來,外出務工的父母大多期待用金錢和物質來彌補親情的缺位,從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衣食父母”。教育的缺失和監管的缺乏,還讓留守兒童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農民工將孩子留在家鄉是迫不得已的選擇,而學校也因此承擔著繁重的留守兒童在學業、行為、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多重責任。”鄭新蓉介紹,很多農村學校單向度追求升學,忽略全面發展和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且很多教師也比較遠離農村生活,成了簡單的學校內的陪伴者。在她看來,有限的學校資源,以及鄉村活力不足成為留守兒童發展的瓶頸。“如何彌補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感缺失?如何建立長期且穩定可信賴和支援性的親密關係,這是我們要面對的課題。”鄭新蓉説。

鄭新蓉教授的觀點亦得到華中師範大學雷萬鵬教授的共鳴。20多年來,雷萬鵬和團隊一直關注鄉村教育發展,在全國很多省市進行了深入的田野調查。在田野調查中,很多留守兒童的祖輩反饋,現在的年輕人只顧生孩子,生完就將孩子交給老人。老人身體不行,在知識、能力方面也跟不上時代,所以很難把孫輩帶好。

2017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也顯示:95%的留守兒童主要監護人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監護人平均年齡接近60歲,文化程度70%是小學及以下,而且留守兒童與父母分離半年到一年的比例超過50%,甚至有8.2%的兒童一年內沒有見到父母。

基於鄉村田野調查的數據結果及我國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實際狀況,雷萬鵬指出目前鄉村兒童的家庭教育面臨著“三重弱化”的困境:鄉村家長的教育素養相對於城市家長而言是弱化的;鄉村地區家校合作也相對弱化;鄉村地區提供給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也相對弱化。他期待,未來要進一步從城鄉一體化的角度去思考,整闔家校社資源,從而幫助鄉村兒童家庭教育走出窘境。

賦能鄉村兒童家庭教育:每個人都是行動者

“無論孩子是否在父母身邊,農民工家長都渴求獲得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而他們獲得家庭教育指導的途徑除了從同輩和長輩獲得經驗外,主要以微信和電視為主。”對此,鄭新蓉提出一個問題,但是適合農民工父母的家庭教育節目其實非常的少。她呼籲多為農民工家長提供切實便捷有效的家教資源。“比如開發一些中年父母喜歡的、行之有效的家教撲克牌、宣傳畫、手冊甚至是幽默電視劇等,通過專門的廣播頻道,儘快把健康、快樂、有效的家庭教育內容送到農民家長那裏。”鄭新蓉還希望政府把農民工家庭教育納入各級政府、用人單位培訓必修課。在鄭新蓉看來,農村家庭教育是家長和社會共同承擔的社會公共責任,家庭中的兒童教育及成效不是家庭和父母的私利、私器,而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最大的公利和公器。

“我們如何讓農村兒童的家庭教育更有品質?如何發揮專業的力量幫助農村孩子建立早期高品質的陪伴關係?”貴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翟理紅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她去一所幼兒園,發現遊戲活動時間一個孩子獨自躲在一個塑膠框裏,拿著一個紙桶啃來啃去……這一幕引發她的格外關注。進一步了解得知,這是個留守兒童,在成長中缺少家庭的溫暖,他渴望營造一個自由自在有安全感的空間。於是,老師通過設計專門的遊戲,逐步給孩子彌補家庭中的安全感。

為了在指導鄉村家庭教育方面發揮專業作用,貴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還構建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老師們會下村入戶指導家庭教育。他們發現孩子和老人相處過程中有吃有喝,但沒有精神上的那一份寄託。翟理紅看來,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鄉村,學校要和社區一起進行育人,對留守兒童進行彌補性的家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他們彼此之間的差距。

“鄉村兒童家庭教育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在家庭教育系統中最薄弱、最脆弱的一個板塊,從自身政策角度來講可以有可為的空間,不能等待,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個行動者。”雷萬鵬也呼籲,對於鄉村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諸多空白地帶,需要從鄉村教師家庭教育素養的培訓、健全教師評價機制及構建城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等多方面入手。“期待更多的高校尤其是師範大學,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一起合作研究。”雷萬鵬説。

“我們需要用一個村子的力量來養育孩子。”翟理紅也建議,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個家庭的事情,而是一個社會的希望,她希望每個人都能站在社會角度一起去努力,為孩子創造童年時期所需的健康、安全的知識系統,護佑孩子的童年。

“最近有文章提到,受錯誤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幾千年來的勤勞農民子弟如今不再成為勞動者,而是成為簡單的消費者和娛樂者。如果不能再自食其力變成啃老族、繼承族和福利享受者,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遺憾。”鄭新蓉期待農民工子弟傳承父輩、祖輩身上那種勤勞堅毅的優秀精神品質,還希望通過教育的扶智和扶志,讓留守兒童,留得下出得去,同時還回得來,既能享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還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網母嬰頻道是中國網的重點頻道,專注于廣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嬰的身心健康,宣傳育嬰行業的最新諮詢和動態,科普權威的孕嬰知識,促進母嬰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糾察熱線:010-88828222
投稿郵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