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茹蕓講述與老公的故事
跨界歌王 舞臺海報
有媒體統計今年,各大衛視與視頻網站上線近30檔音樂類綜藝節目,不同節目各類新玩法層出不窮,讓觀眾挑花了眼。
音樂與音樂類電視節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依舊,儘管樂壇不景氣,但並不妨礙音樂類綜藝節目的紅火。《看見你的聲音》、《我想和你唱》正在熱播,《誰是大歌神》剛剛落幕,《跨界歌手》即將首播。再加上今年夏季回歸的《超級女聲》以及網路平臺製作的《十三億分貝》等,音樂綜藝節目市場的競爭格局將在今年變得更加激烈。有媒體統計今年,各大衛視與視頻網站上線近30檔音樂類綜藝節目,不同節目各類新玩法層出不窮,讓觀眾挑花了眼。
音樂節目“井噴”
有人歡喜有人憂
從草根選秀的1.0時代,到職業歌手競演的2.0時代,熒屏進入綜藝與音樂結合的3.0時代。
有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各大衛視或視頻網站上線近30檔音樂類綜藝節目,競爭越來越激烈,不玩新花樣,即使是曾經創造過奇跡的節目都可能“存活”艱難。比如《超級女聲》,今年其海選已結束,不過無論是觀眾,還是音樂記者,都感覺今年的《超級女聲》似乎很難激起多少水花。
有評論認為,音樂節目經歷了一條變化曲線:從“素人+音樂”的音樂夢想時代,到“明星+音樂”的明星宣發時代,再到“音樂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的音樂玩樂時代。
在當下的音樂綜藝節目中,音樂的比例正在遞減,綜藝的成分逐年升高——業內將之稱為3.0時代,即從超女選秀式草根PK的1.0時代,到《我是歌手》等職業歌手競演的2.0時代,再到如今,熒屏進入綜藝與音樂結合的3.0時代。
今年的音樂節目不僅數量多,種類也更加豐富,包括素人競技、歌手競演、偶像團體養成、音樂遊戲等形式應有盡有。優酷馬鈴薯音樂中心總經理李宇曾表示:“音樂綜藝節目市場還會增長,市場飽和的臨界點還沒有到來。”
節目的多樣,讓觀眾有了更多選擇,而談及音樂節目的“井噴”,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並不樂觀,劉歡就曾直言:“再好的礦山也經不起掠奪式的開採。”
玩法翻新
競技跨界遊戲全部混搭
音樂節目數量多,種類也豐富,包括素人競技、歌手競演、偶像團體養成、音樂遊戲等形式應有盡有。
音樂成遊戲的載體
有業內人士就曾表示整體音樂類節目有從專業性向娛樂性過渡的趨勢,逐漸轉向以音樂形式為載體,實際以娛樂化內容為核心的節目形態。
目前來看確實如此,從去年的《偶滴歌神啊》、《歌手是誰》等節目開始,音樂遊戲類節目越來越多。今年則進一步增多,有媒體統計至少有7檔,這些節目大多設置假唱、模倣、猜身份等環節。音樂不再是核心,只是遊戲載體而已。
浙江衛視 的音樂懸疑推理節目《誰是大歌神》,號稱集合了懸疑推理、素人比拼、歌唱對決等元素,要好聽好看好玩。目前邀請的明星嘉賓中包括薛之謙 等職業歌手,不過薛之謙坦言,自己是負責搞笑的,本來是計劃來作為歌手來被模倣演唱的,最後陰差陽錯加入了猜評團,意外成了猜評團中的“搞笑擔當”。
混搭跨界吸引眼球
音樂綜藝節目《十三億分貝》號稱是汪涵辭去《天天向上》製片人後首度參與策劃的網路綜藝節目,玩得是“方言+音樂”的混搭形式,要以“地方話”為演唱形式。
節目總導演稱要讓方言跟音樂産生化學反應,節目製作方曾稱“音樂節目一直是最廣泛的節目傳播形式,方言又是具有群眾基礎的表達方式,這兩者結合肯定能帶來強大樂趣和影響力”。據説,節目中還將有眾多方言專家和學者來到現場,為觀眾講解方言的趣味和作用。
除了這類的另類改造、混搭,北京衛視的《跨界歌王》和東方衛視的《我不是歌手》,則邀請演員來進行歌唱競技,調動觀眾對明星們在不熟悉領域表現的好奇,主打新鮮、神秘感和豪華陣容。《跨界歌王》請來了白百何 、王凱 、劉濤 等人氣演員。擔任評委的著名音樂人宋柯坦誠自己是被“跨界”二字所吸引,“真正跨界的音樂真人秀,沒有人做過。以前大家都還圍繞在草根音樂人、職業歌手。這個節目聽起來,是一群職業的影視演員,又要用專業水準的音樂標準帶樂隊,要真唱,我覺得這個是相當大的挑戰,很有可能有驚喜,所以,是充滿期待的。”
《我不是歌手》也號稱有黃渤 、陳坤 、鄧超 、孫儷 、周迅、湯唯等大咖踢館。
小眾音樂“亮劍”
今年6月,江蘇衛視 即將播出的音樂節目《蓋世音雄》,將目光對準了電子舞曲這樣的音樂分支,邀請了王力宏 、鳥叔、鳳凰傳奇 、哈林擔任嘉賓。
不過在與其他記者交流時,不少音樂記者紛紛表示,由於電音比較小眾,國內能唱電音的歌手也不多,不知道節目組將來在邀請嘉賓方面會不會遇到瓶頸。
偶像團體養成類
襲來
今年,不少衛視開始嘗試偶像團體養成類音樂節目,不完全統計將有8檔這類節目上檔。四大衛視中全部都有此類節目的規劃。
去年11月底浙江衛視播出偶像養成節目《燃燒吧少年》,開啟了這類節目的先河。今年,浙江衛視的《蜜蜂少女隊》、東方衛視的《加油美少女》、湖南衛視的《夏日甜心》等都是偶像養成綜藝節目。
眾所週知,偶像養成以往常見於日韓,是日本、南韓一種挖掘新藝人的方法。有製作公司人士分析表示:“純粹的選秀模式,對於時下的90後、00後觀眾來説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新穎的偶像養成模式,或許能夠吸引到這些更傾向於網路文化的年輕觀眾。”
偶像養成類節目的重點是放在養成上,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將隊員們的成長和蛻變以及她們在逐夢過程中臺前幕後的心路歷程在節目中呈現,最終把成員打造成明星。
《蜜蜂少女隊》總導演兼總製作人是華少,這檔節目邀請到了吳奇隆 、謝霆鋒全程指導,其快節奏的剪輯配上吳奇隆、謝霆鋒的個人魅力,使得該節目首播即引起關注。
大浪淘沙,
方顯歌手本色
今年的音樂綜藝節目競爭激烈,有近30檔節目爭奪觀眾的注意力。不過硝煙瀰漫的戰局不是一天兩天了,三年前就有媒體報道“競爭白熱化”,這麼多年過去了,大浪淘沙,綜藝節目不斷更新換代,舊的剛去了,新的又來,但歌手“永恒”,無論節目樣式怎麼變化,歌手唱好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人們現在的娛樂需求越來越旺盛,給娛樂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因此大量娛樂節目涌現,然而觀眾的審美口味變化實在太快了,為了鎖住觀眾的關注,各類綜藝節目不斷玩新花樣、新噱頭,用新鮮的刺激點攪動觀眾的神經。即便如此,能夠持續火三年以上的節目也是鳳毛麟角。
不過無論樣式怎麼變化,音樂類節目以音樂為主打的內核是不變的,始終都需要有歌手或素人來唱歌,所以對於歌手來説,面對快速迭代升級的節目,修煉好自己唱歌的技能才是王道。越是音樂類節目風起雲湧,大浪淘沙,就越是突顯“歌手”本身的價值。(文/李淵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