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正壓防護服的張曉鵬和曹誠研究員進入“紅區”採樣。張振威 攝

核酸檢測組組長姜濤説,在疫情初期,無論是檢測速度,還是任務比重,這樣的答卷在武漢市都名列前茅。

為有效檢測新冠病毒感染,2月中上旬,專家組張曉鵬副研究員和戰友們開始搭建基於化學發光法的全自動抗體檢測平臺,該平臺可以同時檢測新冠病毒N和S蛋白的IgM和IgG抗體,提高了患者臨床診斷的精準度。

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是臨床診斷和治療面臨的另一大挑戰。

為此,專家組又建立了多重病原檢測平臺,可以同時檢測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等16-22種呼吸道病原體,有效回答了“是否新冠病毒感染?如果不是,是什麼病原感染?”等臨床迫切需求。

曾有兩例危重患者,醫院運用多種治療方案,效果都不理想。

接到醫院需求後,專家組採集了患者各種體液標本進行綜合檢測。結果顯示,其中一位患者是新冠肺炎合併乙型流感,另一位患者的標本中存在肺支原體感染。這些檢測指導臨床實施了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專家組與中部戰區總醫院等軍地有關單位,迅速建立起聯防、聯控、聯治、聯研工作機制。”負責專家組科研管理和任務統籌的副研究員張珂説。為加快推進科研進度,專家組在醫院感染科病區設置檢測室,與臨床治療零距離,實時評估治療效果。

派駐火神山醫院的張守峰研究員、李林研究員、李霄研究員進行樣本處理。軍事科學院供圖

衝鋒,衝鋒!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産黨人!

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摸清病毒的傳播規律和致病機理非常關鍵。

今年2月初,武漢疫情進入高峰。病毒是否通過氣溶膠傳播,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專家組曹誠研究員帶隊進入金銀潭醫院進行全方位氣溶膠採樣。從機關工作區到物資倉儲區,從垃圾處理區到檢驗科,甚至是收治危重病人的ICU病房,處處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在ICU病房,專家組隊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在患者氣管插管手術旁,零距離採集空氣樣本。通過採集醫院不同環境的空氣樣本,綜合評估醫院內部的感染風險,得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為臨床醫療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年過五旬的曹務春和曹誠研究員還帶隊多次深入火神山醫院、泰康同濟醫院以及各方艙醫院開展多點位、全方位的氣溶膠傳播採樣調研,每進去一次時間都長達6小時以上。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