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陸軍新銳的“換羽”之路

發佈時間:2018-08-13 09:17:39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魏兵 錢曉虎 等    責任編輯:王月

新銳之氣——

“打造新時代陸戰先鋒,幹的是‘試飛員’的事,就要有舍我其誰的那股勁兒”

一營常有驚人之舉。

盛夏,塞北,剛列裝的新型單兵防空導彈進行首次實射。

預定課目射擊順利完成後,一營主動要求增加難度:靶機超低空飛行,每次再投擲多枚紅外誘餌彈……

廠家的工程師一聽就樂了:“導彈定型試驗時條件也沒有這麼苛刻,能打上嗎?”有人善意提醒:“規定動作做完了見好就收吧!”

“總要有人第一個打!”一營官兵堅持要打,最終準確命中,導彈的戰鬥力“閾值”被刷新。

兩年後,還是在這片草原,當得知射擊目標是航彈時,在場的上級首長、科研專家、工廠人員心裏都不禁“咯噔”一下:“國內還沒有這類導彈打航彈的記錄,國外也僅有幾次嘗試。”

“總要有人第一個打!”一營官兵還是那句話。射手張智豪佔領發射陣地,跟蹤、瞄準、擊發,一氣呵成。一枚導彈拖著尾焰直刺蒼穹,空中開花,又一項紀錄誕生。

“其實,第一個打,我們比誰都怕。新裝備訓練風險高,難免會遇到‘溝溝坎坎’。可訓練場上前怕狼後怕虎,戰鬥力生成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營長宋恒哲誠懇地説,“打造新時代陸戰先鋒,幹的是‘試飛員’的事,就要有舍我其誰的那股勁兒。”

海軍某軍港,一營首次進行航渡與登陸演練。第一天上船,80%的參訓官兵吐空了胃。

“吐空了胃,但不能嚇破了膽。”黨員骨幹帶頭,鉚在潮濕悶熱的船艙裏研究車輛固定,邊吐邊幹,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

演練即將拉開帷幕,海面捲起大風。海軍戰友建議:演練改期。“戰場不能約時間,再説演練就是要暴露問題,搜尋不足,我們不怕出醜。”在一營的一再要求下,演練如期舉行。

三晝夜航渡,戰鬥在黎明打響,一台臺戰車如出水蛟龍,搶灘登陸。衝鋒的路上依然有人嘔吐,卻無一人落下。海軍艇長豎起大拇指:“這群步兵,有股子血性。”

空軍某機場,一營首次進行空運裝載試驗。機艙門理論上雖能裝下某新型突擊車,兩旁卻僅有20多釐米的間距。突擊車身寬體重,方向盤稍稍打個滑,就可能釀成事故。空軍戰友掂量許久,建議説:“保險起見,要不大家一起把突擊車推上去?”

現場指揮的排長宋享居卻謝絕了這番好意:“打仗時咋能推著車走?請相信我們。”

一聲鳴笛示意後,突擊車穩穩地駛入機艙預定位置,贏得了飛行員們的熱烈掌聲。

在一營的轉型日誌上,記載著許多這樣的“首次”:首次進行陸海空聯合作戰先期實踐,首次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實現合成營指揮體系構建,首次對合成營全域機動作戰進行探索,首次進行空地聯合火力試訓,首次構建合成營軍地聯合保障網路……

“這些首次,如今説起來很提氣,當時可都是千難萬難。”回望一路走來的歷程,營長宋恒哲感慨萬千,“大家都感嘆一營的新,其實更新更快的是這個時代。今天的新型作戰力量,明天也許就會落伍;今天的制勝機理,明天也許就會過時。作為陸軍轉型建設的探路者,我們只能加快步伐朝前走,那裏還有更遠的路、更高的山。”

改革沒有旁觀者 轉型更需實干家

“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任何事業的開拓,任何勝利的取得,都需要有第一批闖關者、探路人。一營的轉型建設是“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突破口”的創新之舉,屬於全軍首次、全新課題。沒有一種果敢奮進、攻堅克難的精神,沒有一股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的勁頭,便不會有今天一營的破繭成蝶、鳳凰涅槃。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征程上的難關險隘,是猶豫者前進的障礙,卻是奮鬥者前進的階梯。越是艱難的時候,越需要堅定意志、勇往直前,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越需要有定力、有擔當、有韌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呼喚只爭朝夕的行動者、腳踏實地的實干家。只要我們努力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擔當新使命,就一定能在新的起點上開創強軍興軍的新局面。

<  1  2  3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