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組建的教研室,如何培養勝任本職的帶兵人

發佈時間:2018-07-03 15:05:05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羅金沐 徐連宗 董澄    責任編輯:金玉澤

不忘本,溯根源——高揚信仰風帆

集體備課是增強課堂效果提升人才培養品質的有效抓手。徐連宗 攝

6月13日下午,學院楊浦教學區軍隊政治工作發展史教學館裏,國防大學研究生院的70余名博士碩士學員從北京前來。在基層黨建教研室副教授張蕾蕾的帶領下,大家徜徉在我軍政治工作發展歷史的長河中。

黨建教育的課堂不僅在教室。在教員們看來,每一名學員都是一粒種子,他們汲取的紅色養分越多,將來就越能深深紮根、筆挺參天。

中共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國歌紀念館聆聽歷史旋律、洋山深水港感受改革開放成就……近年來,這個教研室整合了駐地上海的數十處軍地紅色資源,推出紅色主題實踐教學,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響中,學員們真切感悟加強黨建工作對黨和國家衝破艱難險阻、直面時代挑戰、贏得發展機遇的重要支撐作用。

延安,張思德雕像前,學員們高聲誦讀著毛主席的名篇《為人民服務》。汗水打濕了衣衫,動情的朗誦吸引了無數目光,一名遊客感慨:“人民的軍隊沒有忘本,子弟兵永遠為了人民!”

革命聖地的感召力,是教室無法比擬的。教授朱純輝介紹説:“黨建關乎命運。在延安聖地開展激情教學,就是要讓學員‘穿越’回曆史現場,在情景交融中進入角色,感悟共産黨人的初心。”

“書裏的梁家河引人入勝,真希望能到實地領略一番。”學員們在入學前大多讀過《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對梁家河有著強烈的嚮往。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小目標”竟在入學後成了真。

在梁家河,學員們一起鑽進窯洞,煤油燈和搪瓷碗一下子把時鐘撥回從前。“如果我們也要像習主席一樣‘過五關’,還能不能始終想著為人民謀福利?”教員的話讓大家陷入沉思。

教研室採用問題牽引、情景再現、理論解讀相結合的方式,推出《習主席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及啟示》情景教學,用展陳實物和圖片串成記憶的列車,拉響追隨的汽笛。

教授陳岸然對此深有感觸:“通過組織學員到聖地尋根,重溫軍史,體會黨指揮槍的真諦,鑄牢永遠不變的軍魂;深入英雄部隊,傳承革命優良傳統,磨礪戰鬥精神,實現課堂與戰場的無縫對接;體驗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成果,拓展紅色課堂的時代內涵”。

正是在這樣的實踐中,學員親眼看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每一步成果,都展現在豐收的田野上,繁華的都市裏,火熱的演兵場……每一個最為活躍、最富生機、最有成效的地方,都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探尋的足跡從未停歇。在教研室現地教學方案上,3大類、近10個模組的教學內容躍然紙上。一個個紅色坐標點,連結出一幅黨建歷史教學路線圖,引令學員從理論與實踐、傳承與創新等多重維度領會黨建工作的時代意義。

<  1  2  3  >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