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尖兵——

偵察兵往往身處一線,逢敵亮劍,拼的就是一身膽氣

一次,為了突破“蛙人”水下滲透課目的30米下潛深度大關,時任排長的鄭嘉霖冒著危險,逐步增加下潛深度,戰友們怎麼都拉不住。

這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課目。大綱要求,下潛至水下10米即為合格。鄭嘉霖把部隊拉到海域深處,冒著被湍急暗流卷走的危險,帶頭把下潛深度逐步加大到20米、25米……當鄭嘉霖一米一米向極限衝擊時,鼻孔慢慢滲出了血絲,他不得不緊急上浮接受治療。

沒承想,剛止住血沒多久,鄭嘉霖就重新穿上裝具下水:“今天我要是跨不過這道‘坎’,咱們以後都要敗在這個深度!”最終,鄭嘉霖成功突破30米大關。如今,在他的帶領下,隊裏不少官兵都能下潛至30米。

“當初咋這麼拼?”面對記者,鄭嘉霖回答很平靜,“潛得越深,越容易隱蔽接敵,要知道偵察兵身處一線,逢敵亮劍,拼的就是一身膽氣。”

早在數十年前,偵察隊的先輩們就演繹了一段與敵人血拼的故事。在那次激烈的海戰中,偵察艇指揮員從指揮臺躍到甲板上,站在機艙口大聲命令主機班全速倒車,用密碼和手勢頑強指揮作戰。在我方猛烈攻勢下,敵艦支援不住,扭頭逃竄……

從此,偵察隊這股敢拼刺刀的血性膽氣就一茬茬地傳承下來,形成了讓官兵引以為豪的“四股勁”:沒路也要走的闖勁、倒也往前倒的拼勁、永遠不服輸的犟勁、科學求實效的巧勁。

戰士蘇武入伍前是個“旱鴨子”,3公里武裝泅渡是他的噩夢。為了克服短板,蘇武趴在長凳上“折騰”:肚皮緊貼凳面,腳蹬出去、勾回來,每天40分鐘從不間斷,“不會游泳咋能叫兩棲偵察兵?”

海中訓練,別人綁4枚手榴彈,蘇武就綁8枚;別人遊3公里,蘇武就遊6公里。如此玩命,他的成績突飛猛進,創造了海上泅渡紀錄,被戰友們譽為“蛙王”。

伶仃洋氣象複雜多變,偵察隊官兵經常在訓練執勤中直面風險挑戰。2013年9月,隊裏派偵察艇協同友鄰部隊參加實兵演練。不料在海上航行中天氣突變,狂風捲起的水柱在海面上掃掠,暴雨砸在身上猶如針刺。

突然,一個4米多高的巨浪正面打在艇上,駕駛艙前的雨刮器卡住,發動機也熄了火。失去動力的偵察艇,就像一片樹葉在波峰浪谷間搖晃,船體傾斜達30度,隨時可能翻船。危機時刻,艇長劉學儘管頭部撞傷流血,但他一把搶過舵盤穩穩地操控;機電班長王帥迅速取來背包繩,把自己捆在柱子上,以最快的速度檢查油路;戰士劉微旭趴在二層甲板上,緊張修復雨刮器……

“轟、轟、轟”艱險的數分鐘過後,發動機重新啟動,供電、通訊恢復正常,官兵們憑藉著過硬的技能和無畏的勇氣擺脫了威脅。安全歸來,他們的經歷又一次成為偵察隊培育血性膽氣的鮮活例子。

“將士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在中隊,官兵們不僅對《史記》裏的這段名句了然于胸,更是用行動詮釋著這一血性膽氣的忘我行動。

一次,某海域天然氣管線突發洩露事故,上級要求偵察隊前往協助處理。官兵們趕到時,泄漏的天然氣推動海水形成一個巨大水柱,如不及時控制,一旦發生爆炸,後果不堪設想。指揮組緊急制定了方案:用信號彈點燃泄漏氣體,使管線泄壓,把損失降到最小。

然而點燃氣體危險性很高,需要射手乘快艇靠近泄漏點,作出精準射擊後迅速撤離,否則,燃燒的氣體形成火球極易危及生命安全。就在指揮組考慮派誰去時,時任偵察隊二班長的韋慶克主動請戰:“讓我們上吧,應該沒問題。”

最終,韋慶克帶2名戰友乘快艇前出,在距離泄漏點約50米處,果斷掏槍射擊,數發信號彈在海面上劃出一道道彩色的弧線,海面上立刻燃起大火,搶險成功。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