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尖兵——

訓練標準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優秀只是剛及格

午後的沙灘,烈日高懸、熱浪升騰。記者在現場看到:官兵們頂著風浪完成衝刺跑、俯臥撐等體能課目後,馬上轉入障礙場;不容片刻休息,剛剛從齊腰深的泥坑爬出的他們,又投入到“負重穿越火障”課目中……

“還沒到最熱的時候哩,這樣‘水深火熱’的訓練對他們來説再平常不過了。”隊長楊俊成介紹,未來戰爭日趨殘酷,作為敵後破襲的特戰尖刀,只有不斷加大訓練難度和強度,才能在未來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偵察隊將“時間上高密度,內容上滿負荷,標準上超大綱”寫進訓練守則,把“殘酷”烙進每一次訓練之中。有人用“三部曲”來總結兩棲偵察隊的一天——“晨曲”是10公里武裝越野;“午歌”是快速通過10多個獵人意志訓練障礙物;而“晚樂”通常是俯臥撐、杠鈴舉起、打沙袋等“5個100次”。

每次戰術演練,中隊堅持把情況設險、對手設強、困難設足,開展抗疲勞、抗眩暈、抗饑餓等課目訓練磨礪意志;每次執行重大任務,都有意識地設置集結不利、缺乏後援、供給困難等各種險要情況,培養官兵過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每次參加實兵對抗演習,隊裏都要組建“獵殺隊”、“敢死隊”,逼著他們挑戰極限。

一次島礁生存演練,偵察隊官兵模擬登陸至伶仃洋某荒島執行搜索任務。每人攜帶五種武器裝備,補給只有1斤大米、2兩鹽,1壺水和1頂單兵帳篷。

在缺少淡水的荒島上生存2天,每天連貫完成偵察滲透、特種戰術等10多個課目訓練。“有時餓得不行了,甚至要靠捕蛇、抓蜥蜴充饑,那味道沒法説。” 三班長黃衝昌説到,“不過,這個課目實戰價值大,再難我都會堅持。”

在偵察隊,連最普通的射擊訓練都變得不普通。他們講究一招制敵,必須做到“頭靶打眉心,胸靶打心窩”。為了練“穩”,身材瘦小的隊員王帥在槍口上挂磚頭,據槍2小時紋絲不動;為了練“準”,隊長楊俊城在射擊時,專門讓戰士在身旁突然引爆炸點或發出煙霧,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和環境適應能力。

“升高橫桿再起跳”,已成為偵察隊官兵的訓練常態。隊裏組織特種射擊、野外生存、深海潛水、水下爆破等課目訓練,都有意選在惡劣天氣、複雜地形下進行。

農增才被譽為偵察隊的“槍王”。在一次海上射擊彙報演練中突遇風暴,平靜的海面上浪涌翻騰。劇烈的搖晃使人在偵察艇上幾乎無法站立,遠方的漂浮靶更是在波濤中時隱時現。面對這種情況,農增才並不驚慌,只見他找準時機,上膛、瞄準、擊發,動作一氣呵成,5發子彈全部命中目標。

要練成這樣的絕技,他可下了一番苦功夫。海上運動射擊,最難克服的就是顛簸和眩暈,為了掌握射擊要領,農增才忍著暈眩和嘔吐感,爬到搖晃的甲板上,反覆揣摩練習,總結出海上射擊“移動概略瞄準,屏息精確擊發”等速射要訣。

有敢搏風浪的神射手,就有敢抱炸藥的英雄漢。偵察隊時常組織傳遞點燃爆炸物訓練。只見6人一字排開站在掩體內,時任偵察隊副隊長的鄭豐平站在隊尾,點燃的TNT藥塊“哧哧”冒煙、大家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地傳遞,隨著“轟!”的一聲,炸藥包在被拋出掩體的一剎那爆炸,讓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剛開始大家心裏都沒底,我就和幾個班長主動當‘試驗品’,導火索越來越短,膽量卻越練越大。”鄭豐平娓娓道來,臉上充滿自信。在他看來:勇敢是偵察兵的名片,沒有這點心理素質,怎麼當尖刀?

如此搏命,皆因隊員們清楚:偵察兵的訓練標準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優秀只是剛及格。請看該隊的及格線——5公里武裝越野22分鐘合格、步槍精度射擊45環合格、手榴彈投遠45米合格……

當尖兵,打頭陣,偵察隊不放過任何一次勝戰的機會。近年來,他們參加軍以上比武考核取得了38項第一,連續12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