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堂的星光閃耀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中南海懷仁堂星光閃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授銜典禮隆重舉行,進而拉開了我軍正式授銜的序幕。毛澤東主席親自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的命令狀分別授予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等七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元勳,周恩來總理分別把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粟裕等在京將官。
次日,國防部舉行授予校官軍銜典禮,彭德懷授予在京部分校官軍銜,隨後在解放軍各軍兵種和各軍區相繼舉行的授銜典禮上,將官、校官、尉官軍銜以及士兵軍銜也被隆重授予。
1955年實行的軍銜制,共設6等19級。主要是參考蘇聯、朝鮮等國軍銜特點,結合我國辛亥革命以來軍銜發展的情況而設置的,具有以蘇聯為代表的“東方型”軍銜特徵。尤其是我軍許多高級將領經歷幾十年戎馬生涯,授予高銜是眾望所歸。
其中元帥兩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將官四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四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士三級:上士、中士、下士;士兵兩級:上等兵和列兵。
自1955年10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開始佩帶軍銜肩章、軍兵種和勤務符號,並按新的服裝制式著裝。
1955年授銜時,人民解放軍共有60余萬名幹部獲得了准尉(為安排十幾萬副排職幹部而暫設)以上軍銜,到1965年取消軍銜制時,全軍共授將官以上軍銜人員1614名。這其中,軍銜等級設置與軍隊規模大小、編制級別以及國家政治制度和民族傳統等密切相關。
但1955年授銜後,軍銜制度並不完善,存在著實際軍銜與編制軍銜嚴重脫節、實際軍銜普遍低於編制軍銜一到兩級的現象。軍銜制實行了幾年之後,由於晉陞制度執行得不嚴格,多數軍官的軍銜不能正常晉陞,實際軍銜低於編制軍銜的現象有增無減。
同時,當時不少人對軍銜制度存在偏見,認為軍銜制是教條主義或資産階級的東西,不符合我軍實際,取消軍銜制度的呼聲漸高。
到1965年正式取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我軍官兵摘下了55式帽徽、軍銜肩章、領章、軍兵種和勤務符號,開始佩帶全紅五星帽徽和領章,從此結束了實行十年的我軍首次軍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