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從聯合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聯合文化到底要體現什麼樣的特點、特色?我覺得中國軍隊有兩條,是我們取勝的秘訣。一個是,我們是一支中國共産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我們有著強大的政治動員力,這種力量從古今中外看都是罕見的,這是我們不同於任何軍隊的重要支撐。另外一點,就是中國軍隊過去打勝仗一直秉持的原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會讓對手用它的戰法牽著我的鼻子走,也不會讓對手用它的武器系統牽著我的鼻子走。我有我自己的一套方式,我這套方式可能不如你先進,但是比你管用,起碼我用起來非常得心應手。這是中國軍隊取勝非常重要的兩點,一是政治動員力,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前者從組織上解決問題,後者從戰法、思想上解決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始終在聯合文化中貫穿這兩大特點,即使不能完全打敗對手,起碼也保證立於不敗之地。

(三)

從文化建設的角度來講,人是最具能動性的一個因素。在聯合文化的培育過程中,不能過分偏重聯合作戰指揮官的培養,而忽視對聯合作戰參謀的培養。聯合作戰中,軍兵種之間像一台大機器的磨合協調,不能光靠指揮官來磨合,更要靠聯合作戰參謀來磨合。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説,打造聯合文化首先應形成聯合作戰參謀文化、聯合作戰參謀部文化。這個非常重要。

聯合作戰指揮參謀的能力素質結構中,除了政治標準、基本的業務標準以外,最重要的是,聯合參謀必須接受足夠的跨軍種常規訓練,而且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各軍兵種之間的特點及其介面。把一個陸軍的軍長和一個空軍的師長,再把一個海軍的支隊長放在一起,他們可能對各自軍種的作戰瞭如指掌,但是對於彼此之間的協同和磨合,並不見得了然。這時候能起到粘合劑作用,把他們完完全全黏到一起的,就是聯合作戰參謀。聯合作戰參謀們在對於各軍兵種熟悉以後,做計劃時就知道如何發揮各個部隊的優長,並且知道哪個部隊在什麼時候,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它的任務是什麼而它能否勝任。所以説,聯合作戰參謀不僅要熟悉自己的軍兵種特點,更要熟悉所有軍兵種部隊的作戰能力、裝備情況、士氣狀態、適合於打什麼仗,包括熟悉這支部隊的歷史。對這些部隊了解得越深,聯合的程度就可能越深,戰鬥力和戰效比才可能最大化。

(四)

當然,聯合文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起步階段,首先應該學會搭積木,學會模組化去組合不同的部隊。可以先從小的部隊做起,從作戰分隊做起。從空軍的一個中隊,陸軍的一個營、一個團或者一個旅,海軍的一支小的陸戰隊或一支小的登陸部隊等作戰分隊開始,在他們之間進行某種小規模的磨合。在這種磨合中,讓大家慢慢地體會,自己與其他軍兵種之間的關係,自己在整個作戰中的位置和需要發揮的作用,並逐步形成聯合意識。當聯合意識化作自覺行為後,初步的聯合文化就開始形成了。

在這一過程中,有些“軟體”要跟上。一是聯合作戰的理論,二是聯合作戰的條令法規。這些是彼此“推挽式前進”的。“推挽式前進”就是在發展過程中,我推動你,回過頭來你再推動我,變成一種迴圈推挽的方式。一種文化就像“滾雪球”一樣,是要一步步一層層形成的。現在,各軍兵種已經在漸漸形成自己的文化,但有了軍兵種文化,並不意味著就能很好的打造聯合文化。這中間,需要一種推動。當軍兵種之間第一次推動並開始漸漸形成聯合意識的時候,聯合意識又會反過來促使軍兵種繼續向前推進聯合。如此,你推我、我推你,你推我、我再推你,慢慢就將形成我們自己的聯合文化。在這一動態過程中,聯合作戰理論和聯合作戰的法規制度體系建設,也將極大地推動各軍兵種指戰員將聯合作戰意識根植於心,使之自覺地變為一種規範和行為,逐步形成傳統,聯合文化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總之,聯合文化是對軍兵種文化的一種超越,聯合文化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聚合,是一種合力文化。有句話説,“大河有水小河滿”,事實上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説。小河有水大河才會滿,小河要沒有水了,大河就幹了。這是一個自然現象,也是人類的社會文化現象。沒有軍兵種文化,聯合文化就是空談。先進的軍兵種文化通過優質的、模組化的組合,互相嵌入、契合,最後就會形成大的聯合文化。聯合文化不是數字疊加,也不是線性疊加,而是幾何級數的倍增;不是TNT的爆炸,而是“核聚變”,這就是我們所説的聯合文化的哲學意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