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裏,王倫世(左)正在“把脈”農戶蔬菜生長情況。
隆冬天寒,萬物蕭瑟,平度市南村無公害蔬菜示範園的蔬菜大棚內卻涌動著如春的暖意。棚外溫度逼近零下10℃,棚內溫度卻維持在20℃以上,滿目的大片翠綠是農戶種植的黃瓜在散發著勃勃生機。
在這片蔥郁的植物中,一名農戶正在認真查看著每一株黃瓜苗的長勢,她不時緊鎖著眉頭,似乎遇到了什麼難題。抬頭看見高級技師、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王倫世走進大棚,她連忙站起來,一邊招手一邊指著一株黃瓜苗提出了疑問:“王老師,您快過來看看,這一片的葉子怎麼都打蔫兒了?”王倫世走到近前,拿起幾片黃瓜葉子仔細查看,馬上得出了結論:“你看這兩片葉子的病症是一樣的,都是從葉子邊緣往中間逐漸枯萎,是典型的細菌性緣枯病。”
“嚴重嗎?會不會影響産量?”農戶的一串問題將內心的焦慮表露無遺。王倫世耐心指導道:“問題不大,明天或者後天,你們可以再噴些藥,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就行。已經染病的葉子及時去除,處理及時的話不會影響年前的産量。”
進了臘月,農戶們格外忙碌,能否産出品質上乘的蔬菜瓜果關乎著今年的收成。剛剛王倫世指導的這家農戶大棚佔地面積約0.7畝,一季能産3萬多斤黃瓜,收入可達7萬元。而王倫世的職責,就是確保農戶們大棚裏的植物科學、健康生長,用高品質的蔬菜換取市場認可,通過技術指導為農業增長、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從黃瓜大棚裏出來,王倫世又步履匆匆地扎進了另一個大棚,查看農戶的生菜生長情況。“你看,這裡面是一個自動化的噴霧裝置,可以均勻噴灑營養液。”王倫世一邊指著一面滿是生菜的種植墻,一邊向記者介紹,“這種智慧化無土栽培方式可確保沒有農藥的使用,生産出來的生菜品質優良,市場售價能達到普通生菜的3倍。”
從生菜大棚出來,王倫世看了看手錶,已經是下午3點半。他加快了步伐,一邊在大棚間“穿梭”一邊叮囑農戶們:“今天氣溫格外低,大家別等到4點了,現在就把保溫棉被放下來吧!”在王倫世的“嘮叨”中,農戶們紛紛提前將捲起的保溫棉被放下,好為大棚裏的植物保存更多過夜的溫度。
“眼看就要過年了,我們得加強技術指導,確保蔬菜的品質、産量,才能幫農戶抓住銷售旺季,增加收入。”其實不僅是春節前,過去30多年來,王倫世一直是這樣忙碌的。作為科技部評選的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他累計推廣種植業新技術320余項、新品種158種;預報、預防蔬菜病蟲害10萬多畝;提供農業市場資訊和技術諮詢服務6000人次;推廣訂單農業,簽訂訂單2000份;年均為農民上課60多天,對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7800多人次;年均實地指導200天以上……在當地農戶眼中,王倫世就是能“解萬難”的“植物醫生”。
確認了示範園內每一個大棚都“蓋上了棉被”,王倫世才放心地回到了他的辦公室。在這裡,他還有工作要做:今天發現的黃瓜苗細菌性緣枯病症狀很典型,王倫世掐了幾個葉片做樣本,將配上相關講解做成科普視頻在抖音等平臺發佈,為全國各地更多的黃瓜種植戶提供遠端技術指導。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