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企業登出‘一件事’業務已經順利辦結,現在收回紙質營業執照。”7月24日上午10時許,在泰安市泰山區政務服務中心,宋緒晨正在熟練地為某企業辦理登出業務。她介紹,今年3月起,省裏率先推行企業登出登記“一件事”改革,企業本來要跑8個部門、提交20多份材料,現在壓縮為1個辦理環節、1份電子錶格,審批時限也從15天變為1天。
“一般來説,算上公示期,企業登出得花上兩三個月的時間。但在山東,只要沒有經營異常或被納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都可以辦理簡易登出,最快21天走完全部流程。”宋緒晨一邊説著,一邊展示“企業開辦一窗通”平臺的登出專區。記者看到,一旦有企業進行清算公示,系統會自動把資訊推送給稅務、海關、人社、醫保等相關部門,由各部門進行並聯審批,每個環節的實時進度也會同步反饋給企業。
“這樣一來,不僅企業得了便利,我們也從繁瑣的材料審核工作中‘解放’出來了。”工作間隙,她向記者感嘆,“但有時候看著政務大廳,會覺得有點‘冷清’。”
宋緒晨所在的市場準入專區綜合業務窗口位於大廈3樓,記者看到,當天來辦業務的人並不多,沒有出現熙熙攘攘的排隊現象。宋緒晨回憶,2018年還沒有全面實施全程電子化業務,這裡的常態就是“人擠人”,“現在雖然人少了,但總業務量不減反增,換成了‘數據代替企業跑’”。
政務服務大廳人流量變化的小切口,背後是“高效辦成一件事”的大變革。《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完善覆蓋全國的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這意味著,在市場監管領域,必須緊盯企業需求,樹立有解思維,堅持改革創新和數字賦能雙輪驅動,讓更多事項‘一網通辦’,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省市場監管局登記註冊處處長高青松説。
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山東全省實有經營主體1470.3萬戶;企業“進退自如”的機制愈發完善,有效加速市場“新陳代謝”,企業結構不斷優化。
“之前,系統裏有很多‘僵屍企業’,他們既不經營也不登出,佔用了大量的名稱資源和監管資源。現在登出流程簡單了,企業也願意辦了。相信隨著‘水分’不斷被擠掉,市場環境也會越來越公開透明。”宋緒晨説。
享受到數字紅利的同時,宋緒晨也體會到了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這幾年,各級政府都有出臺登記註冊領域的新政策,比如登出‘一件事’、住所標準化登記改革等,其中只要涉及流程再造,業務系統就會緊接著更新。甚至有時候我們休個假回來,操作頁面就變了個樣。”
為了打造一支專業嚴謹的登記核準隊伍,去年9月,泰山區啟動“企業登記核準師”試點改革。目前,該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場準入科90%以上的工作人員都通過了相關技能考試,宋緒晨也被聘為“企業指導員”,幾乎每週會接受一次專業培訓。“雖然比起以前更忙了,但我感覺更充實,也更有價值。”
□ 本報記者 王鶴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