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華書局、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承辦的數字人文師資培訓在學校兒童成長中心隆重開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安徽大學、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陜西師範大學、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20余位數字人文領域專家學者參加了開幕式。
數字人文師資培訓開幕式由學校執行校長、黨委副書記徐愛民教授致歡迎詞,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濤、歐洲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石教授分別致辭,清華大學人圖書館副館長李飛躍教授、清華大學品質與可靠性研究院副院長鄧柯副教授也分別做了精彩發言,隨後學員們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了深入交流。
7月16日下午,培訓課程正式開始。首先由南京大學邱偉雲老師發表名為“概論:數字人文的歷史沿革、發展演進與基本理論”的主旨報告。邱老師從何謂數字人文、為什麼需要數字人文、數字人文所受批評及解決途徑、歐美及東亞數字人文研究概況、教案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究、數字人文教學的實踐與案例等方面系統闡釋了數字人文的來龍去脈。
7月17日上午,清華大學嚴程老師發表名為“人文研究方法的數字化轉向”的主旨報告。嚴老師首先從傳統人文研究的限制、理論的數字化轉向等方面對人文研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接著以圓桌會議的形式請大家討論在各自熟悉的領域中可以應用的新興數字方法。學員們討論熱烈,在相互碰撞中形成了跨學科的交流與融合。
7月17日下午,江西師範大學左家莉老師發表名為“數字人文與自然語言處理”的主旨報告。左老師從自然語言處理的基本概況、資源與數據集建設、語義標示與經典的文本處理技術、大模型相關的一些思考等方面系統闡釋了數字人文與自然語言處理之間的關係。
7月18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張燚明老師發表名為“數字人文與歷史學數據庫——聚焦于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主旨報告。張老師首先以公益史學數據庫——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文獻數據平臺為例,向學員們詳細講解了該數據庫的使用及其價值與意義;接著以近現代日記、基於地方誌的清代職官資訊整合兩種全文數據庫為例,向學員們介紹數字圖書館如何服務於相關研究;最後,張老師以歷史數據庫新工具的探索引發大家進一步的思考。
7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學袁曉如老師發表名為“人文數據可視分析”的主旨報告。袁老師首先從可視化發展之“史”前時代、可視化發展之創始時代(1980’-2000’)、可視化發展之分析時代/大眾時代(2000’-2020’)、可視化發展之智慧時代(2000’-2020’)勾勒了可視化發展的來龍去脈;接著分析對象、目的、手段三要素,並驗證了分析的四個層級;最後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據等設計案例向學員們展示了成功的可視化教學實踐。
7月19日上午,華東師範大學許可老師發表名為“出土文獻和數字人文”的主旨報告。許老師從出土文獻的概念、出土文獻的研究目標及數字可能、出土文獻數字化的研究成果、未來展望等方面闡釋了該主題。許老師還結合強基計劃的教學實踐,將出土文獻與文化創意相結合,向學員們形象地展示了數字人文在冷門絕學中的應用。
7月19日下午,安徽大學唐宸老師發表名為“古典文學空間研究課程設計”的主旨報告。唐老師從結構化數據的獲取、編年係地和社會網路數據的結構化、基礎設施的利用以及常用方法等方面詳細闡述了古典文學的空間研究;並從教學實踐出發,分享了自己在數字人文領域的心得體會。唐老師還展示了高水準的文學天文課程設計,以獲獎的大創項目為例,向學員們展示了優秀的教學成果。
7月2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梁繼紅老師發表名為“數字人文的屬性探尋與中國的數字人文教育”的主旨報告。梁老師從個人的經歷與反思、數字人文的根源屬性、中國數字人文教育的初步建立以及中國人民大學資訊資源管理學院的數字人文教育現狀對該主題展開了詳細闡述。
數字人文培訓閉幕式由青島恒星科技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磊主持,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李飛躍教授,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翠萍老師分別做了講話。來自內蒙古師範大學、昆明學院、內江師範學院、景德鎮學院、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青島恒星科技學院的六位學員代表分別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收穫,表達了對主辦方和承辦方的感謝。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朱翠萍老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趙薇老師、清華大學李飛躍老師、中國人民大學梁繼紅老師、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李磊院長為全體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為期五天的數字人文培訓在恒星大酒店順利閉幕。
作為在數字化時代應運而生的新興學科,數字人文正以浪潮般的趨勢推動傳統文科研究的全面革新。本次數字人文師資培訓在推動學科交叉與融合、促進人文研究的數字化轉型、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數字人文人才以及推動數字人文成果的應用與轉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訊員韓雪彥 王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