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通過選聘“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吸引一大批本土大學生回鄉紮根,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在歷城區朱家莊村,90後小夥兒孫效奇正在新改建的大棚裏查看香菇的長勢。
濟南市歷城區朱家莊村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孫效奇告訴記者,此類的大棚已經建成了大概20個,一個棚的收益從最初的兩三萬到現在的10萬元左右。
早在幾年前,村支書劉凱就有改造老舊大棚的念頭,但因為村幹部青黃不接,一直難以推動。2019年,濟南市出臺政策,選聘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本土大學生,回村擔任“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孫效奇就是其中之一,但他的工作開展起來並不順利。
濟南市歷城區朱家莊村村民劉德木告訴記者:“當時孫效奇來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他一個學生才下學,應該不行,都不大認可。”
頂著質疑,孫效奇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民需求,把致富路徑瞄準老舊大棚改造,他找到從村裏走出去打工的一位食用菌技術人才。
孫效奇表示:“老百姓當時都持觀望的態度,我們先拿出一個棚來作為一個試點,村民都走到大棚裏去看,去了10個人有9個人都説好。”
眼看無土栽培食用菌試點成功,村民們紛紛拿出舊大棚入股到村裏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僅村民收益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從原來的5萬元提高到200萬元左右,朱家莊村一躍成為全區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目前,濟南市已選聘2790名像孫效奇這樣的年輕鄉村振興工作專員,60%的村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本次換屆,366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20人當選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僅29歲。
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寧延學表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蓄了源頭活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專業化、規範化的選聘使用管理機制,推動年輕人回得來、幹得好、留得下,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山東臺 劉伊霞 孫治國 王樹偉 馮宜雯 韓永劍 濟南臺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