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左寶蘭有點耳背,每次交流,兒媳婦劉玉英都把聲音放大些。
每天,劉玉英都變著花樣兒做飯,就為了讓婆婆吃得舒心可口。
照片墻是家裏最有特色的一面墻,婆媳兩人經常看照片回憶生活。
82歲的劉玉英不但沒有讓兒女照顧自己,還精心伺候著百歲的婆婆,在當地傳為了佳話。
102歲的左寶蘭眼神比兒媳都強,平日裏縫縫補補,自己也能信手拈來。
婆媳兩人指指照片中的你我,都有聊不完的家常。
好媳婦撐起一個家,劉玉英夫婦用孝心詮釋著敬老美德。
婆婆説,每天就喜歡看著兒媳在自己眼前晃悠,覺得這樣日子才踏實。
吃過早飯,出門遛彎兒是婆婆每天的項目。
“兒媳對俺可好了,要不是她,俺可活不了這麼大年紀,比俺親閨女還細心。”天橋區桑梓店街道102歲老人左寶蘭逢人必誇,“英不嫌棄俺臟,給俺洗頭、洗腳那是常事,俺換下來的衣服,都是俺英洗。”在兒媳婦劉玉英的照顧下,老人雖過百歲,依然頭腦清醒、身體硬朗。
在桑梓店街道小呂村的一戶庭院裏,兩位老人並排坐著,聊著家常,其樂融融,這就是婆婆左寶蘭和兒媳婦劉玉英的日常生活。
當然,這種天倫之樂也不是天天有的,早些年,劉玉英嫁到小呂村時剛滿18歲,第二個孩子出生沒多久就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上有公婆,下有幼子,樹葉、野菜等容易下咽的食物,劉玉英都留給公婆和孩子,自己和丈夫則吃樹皮、樹根,有時為了給老兩口和孩子留口飯吃,自己一天就吃一頓飯,還有幾次為了上樹給家人摘樹葉,腳下沒踩穩,硬生生地從樹上掉下來,摔暈了,躺在地上半小時起不來。講到這兒時,劉玉英奶奶眼淚流了下來:“我摔一下子沒事,不能讓一家老小餓著啊!俺婆婆知道了還心疼地哭了。”
後來,一家人終於熬到了溫飽日子。平時劉玉英兩口子以地瓜、野菜為主食,老人孩子以玉米為主食。婆婆左寶蘭回憶説:“其實俺知道,連地瓜和野菜英都不捨得吃,家裏有孩子上學還要花錢,為了能讓俺兒吃飽了在隊裏多掙點工分,幾乎每頓飯她都吃不飽,給俺兒留著。”
白天在隊裏幹活,晚上給孩子縫衣服、納鞋底,就因為年輕時沒日沒夜地熬著,2015年,劉玉英因為眼底黃斑看不清東西住院治療,其中一隻眼失明。住院期間,生病的劉玉英還時刻掛念著婆婆,不時地囑咐孩子們:“你奶奶吃的菜需要多燉一會兒,睡覺前給她把尿盆拿到屋裏……”
出院那天,左寶蘭一大早在門口等著,等到劉玉英下車時,她邁著小碎步著急地跟在兒媳婦身後,雖然啥也沒説,但眼裏流露的滿是心疼。隨後的一個月,婆婆左寶蘭在兒子忙的時候給兒媳端飯拿筷,有時還會給兒媳端尿盆,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就這樣一起演繹著人間最淳樸的親情。
愛是相互的。為了不給孩子添麻煩,婆婆左寶蘭總是啥都自己動手。但是,意外卻發生了。睡覺時,她因為沒坐穩,從床沿滑了下來,導致股骨頭粉碎性骨折。這可急壞了劉玉英夫妻倆,趕緊將左寶蘭送進了醫院,劉玉英看著婆婆疼得難受,一個勁兒地自責:“都怪我,這麼大年紀了本該我去扶著她上床的,哎!”
考慮到劉玉英年齡大了,子女們不讓劉玉英夫妻兩人到醫院陪床,都是孩子們在醫院輪流照顧,劉玉英擔心婆婆左寶蘭吃不慣醫院的飯菜,有時會自己做好了,讓子女們把飯送到醫院,還不忘囑咐一句:“你奶奶想吃啥了給我説,我提早準備著。”婆婆出院後,劉玉英每天幫她喂飯、擦身體、換衣服、端屎端尿,沒過多久,婆婆又可以下床了。
從翩翩少女到嫁作他人婦,從愛情的甜蜜到生活的苦澀,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劉玉英總咬緊牙關。她用內心的堅守兌現著對家庭的承諾,她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詮釋著“親情”二字的內涵。 (文/濟南日報記者張素芬 圖/濟南日報記者趙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