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縣扶貧同扶志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
臧老漢開起豆腐坊
3月14日,正午的陽光格外溫暖。在鄄城縣董口鎮宋樓行政村臧莊自然村,臧章建正跟村裏的幾個老夥計曬著太陽,這樣的日子他很久都沒有“享受”過了。
而在6年前,整天倚著墻根曬太陽,卻是臧章建的“日常”。當時54歲的他仍孑然一身,過著吃了上頓愁下頓的日子。
“父母走得早,沒人管,我又愛胡逛,幹啥都沒有熱情。”嘆口氣,臧章建説,從前的自己,只能靠著賒賬和政府的救濟生活。
2015年,臧章建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宋樓行政村黨支部書記臧留波決心要拉他從貧困中走出來。
為了讓臧章建有份穩定的收入,臧留波帶他到村裏生産假發的扶貧車間找活。臧章建前腳剛邁進車間看了一眼,便一邊轉身一邊搖著頭説:“這是婦女幹的活兒,我幹不成。”
精細活兒臧章建看不上眼,下力氣的活兒行不行?臧留波又介紹他去木器加工廠,結果,被他一句“這個活兒太重,我幹不了”拒絕了。
一來二去,臧留波發現,不是工作沒找對,而是臧章建自身出了問題。“他思想上懶惰,啥事都不想出力。”此後,臧留波開始把幫扶的重點放在了轉變臧章建的思想上。“説實在話,像臧章建這樣的貧困戶,只有激發他的內生動力,才能實現脫貧致富。”
為此,臧留波專門讓鎮裏安排臧章建的親戚臧好亮當村裏的扶貧聯絡員,給他做思想工作:“咱都是貧困戶,現在我脫貧了,一年一畝菜能賣兩三千元。你現在還去賒,人家也不給你啊,你得好好幹,勤出力,勤幹活……”
2016年開始,宋樓行政村開始每年對脫貧效果好的貧困戶進行表彰,受表彰的貧困戶可獲得一定程度的獎勵。年末,看著關係不錯的幾個老夥計在表彰大會上都戴上了大紅花,臧章建眼紅了。他説:“人家都戴個紅花,我心裏不得勁兒,我也想好好幹,也戴個紅花。”
臧章建想幹活了,但到底幹什麼呢?臧留波了解到,臧章建早年跟著父親學過做豆腐,他便從扶貧資金裏拿出1300元為他買了設備。
就這樣,2016年底,臧章建開始了他的“新生活”。每天一早泡豆子、淘豆子、磨漿、煮熟……一直忙活到早上8點多,臧章建騎著車子,馱著做好的兩大塊豆腐,圍著村子吆喝叫賣。一天下來,揣著賺回來的80多元錢,他特別高興,也明白了好日子是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來的。2018年,臧章建成功脫貧。
現在,臧章建的腰桿直了,自然性格也比以前開朗了很多,以前的簡易房也在去年秋天蓋成了磚房。“吃不愁,喝不愁,小日子越過越紅火……”臧章建説。
今年春節前十幾天,臧章建家異常熱鬧,周邊的村民每天排著隊來他家買豆腐。臧章建每天會多做一些豆腐,雖然累,但心裏美滋滋的。春節前,他特意花了幾百元錢,割了10斤肉“犒勞”自己。
扶貧先扶志。臧章建的“精神貧困”沒有了,鄄城縣貧困戶積極脫貧的步伐不斷加快。鄄城縣通過産業扶貧、扶貧車間、光伏扶貧、醫療扶貧等多種方式結合,為28659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量身制訂了脫貧方案。
“去年,我把家裏的2畝地流轉出去,今後可以專心做豆腐。今年的表彰大會,我一定能戴上大紅花。”臧章建笑著説。(記者 蔣鑫 通訊員 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