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農民日報頭版報道山東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看齊魯樣板的“三年答卷”
發佈時間:2021-06-15 11:08:51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何蘭生 楊志華等 | 責任編輯:闞金劍

  原標題:看齊魯樣板的“三年答卷”——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紀實

  “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作出重要指示。

  這一天,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讓山東省諸城市的“山區拓荒人”魏本欣心潮澎湃:“2014年起,我在家鄉的這片荒山上發展榛子種植,巨大的投入和短期難見的效益,讓我身心俱疲,一度心灰意冷。今天,總書記的指示給我重新加滿了油,鼓足了幹勁。”

  如今,魏本欣帶領的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平歐大榛子種植基地2.1萬畝,打通了從種苗繁育到榛子乾果、榛子乳等加工再到榛子體驗遊的全産業鏈條。這處一望無際的綠色榛子海洋,也成為齊魯大地鄉村振興大潮中的一抹耀眼色彩。

  在省委書記劉家義看來,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是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的一次深刻闡述,更是對農業大省山東的殷切期望:“打造齊魯樣板,要求山東瞄準三農發展進程記憶體在的共性問題,深度書寫‘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創新探尋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路徑和樣板,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作出具有開創和引領意義的‘山東貢獻’。”

  三年多來,山東堅持問題導向,以“會當淩絕頂”的頂層設計,採取“響鼓重槌式”舉措,在強化統籌推進、守護糧食安全、利益聯結機制、村社一體發展、人才回流體系、金融支農惠農等方面找到了眾多可行可鑒可推的路徑,鄉村全面振興沉穩起勢,總書記的囑託響徹齊魯大地。

  針對三農工作“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等問題,山東將“重中之重”落到實處,全面完善“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推進機制,集聚各類資源、要素流向鄉村、潤澤鄉村、振興鄉村

  在2018年初召開的山東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履新山東9個月的劉家義明確表示,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推進機制。在隨後的機構改革中,山東成立省委農業農村委員會,省委書記任主任,省長、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任副主任。

  這樣具有前瞻性和導向性的部署,正是瞄準破解三農工作“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共性問題。“必須堅持‘四個優先’和‘五級書記抓振興’,堅持高位推動、強化統籌協調,集聚各類資源、要素流向鄉村、潤澤鄉村、振興鄉村。”劉家義説。

  三年多來,類似的全面擘畫和重農部署,在山東推進三農工作的進程中一以貫之:

  ——全面加強組織領導。省、市、縣均成立由黨委書記任主任的農業農村委員會,出臺貫徹落實《中國共産黨農村工作條例》實施意見和落實五級書記抓振興責任實施細則。成立“五個振興”工作專班,每個專班由2名省領導任組長,2到3個省直部門為牽頭單位。

  ——強化統籌推進機制。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框架協議,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路徑。建立五個專班定期通報會商制度,完善聯合開展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等辦法;健全橫向抓統籌、縱向抓落實工作機制,每年梳理確定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實行月調度、季彙報;發揮省委農辦的統籌協調作用,在重大政策出臺、重點項目推進、重要示範創建等方面牽頭抓總,做到全省“一盤棋”。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在省級率先建立包含1個意見、1個規劃、5個振興工作方案和省有關部門若干實施意見為主要內容的“1+1+5+N”規劃政策體系,明確鄉村振興標準體系和監測指標,把鄉村振興納入市縣綜合考核和省直部門績效考核,形成“政策保障、標準引領、動態監測、考核評價”的制度體系。

  ——強化資金保障措施。2019年、2020年累計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673億元,吸引社會資本超過千億元。2020年,第一産業投資同比增長43.6%,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21年省財政統籌安排鄉村振興戰略資金689億元,較上年增長8.36%;統籌整合涉農資金480億元,較上年增加40億元。探索“PPP+財政支農資金”方式,截至今年3月底已落實PPP項目174個,總投資1306億元。實施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選樹21個示範縣、200個示範鄉鎮和1986個示範村,輻射帶動全省鄉村振興。

  針對糧食生産“比較效益低、非糧化傾向重”等問題,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堅持“藏糧于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施規模化經營與社會化服務“雙輪驅動”,全面推行“穩糧就業”雙增收路徑

  6月上旬,麥浪翻滾,山東小麥從南到北、自西向東展開收穫。

  “技術員説每畝麥穗能達50萬元,老農民都説從沒見過這麼好的麥子。”在成武縣伯樂鎮玉皇廟村,村黨支部書記郭慶起笑言,“去年咱村‘兩委’牽頭髮動,把2000畝小麥託管給了金豐公社,並承諾‘五五分成、保底八百’,當時心裏不免打鼓,現在放心了。”

  郭慶起所言的金豐公社,自2017年7月起在山東省臨沂市發源,現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農業生産服務組織,在山東已成立縣社83家、鄉鎮服務中心或村級服務站4900家。“通過與村‘兩委’開展社社聯合或直接服務種糧大戶等方式,今年在山東提供託管服務的面積約500萬畝,普遍帶動增産10%以上。”金豐公社董事長李計國説。

  採訪發現,農民當上“甩手掌櫃”,放心進城務工或家門口創業,專業人員駕駛專業機械,提供全程高效服務,在山東已是普遍現象。據統計,山東以金豐公社、供銷社、農機類合作社等為代表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已超8000家,能夠為5000萬畝糧食提供關鍵環節服務。

  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然而,一邊是穩糧增收的政治責任,一邊是糧食生産“比較效益低、非糧化傾向重”等現實問題,如何破解?山東的答案是“保障産能+增産增收+就業增收”,糧食主産區同樣有清晰的鄉村振興路徑。

  “落實三藏”保産能。圍繞“藏糧于策”,黨政同責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和糧食生産穩定度考核,壓實各級黨委政府重農抓糧責任。圍繞“藏糧于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逐級細化分解糧食播種面積任務,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13萬畝。圍繞“藏糧于技”,加快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山東培育的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品種多次創全國高産紀錄,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5%、綜合機械化率達89%,均處全國領先水準。

  “穩糧就業”雙增收。在種糧面積達110萬畝的齊河縣,不少村莊成立了兩個合作社。一個是服務性合作社為糧田提供專業化服務,一個是勞務類合作社引導村民高品質務工,實現了一舉三得:村民放心外出就業,工資性收入大幅增加;合作社為本村和周邊提供服務,村集體有了收入;統一服務實現種植面積增加、技術落實到位,糧食産量穩步提高。

  “嚴抓+巧抓”,山東糧食生産能力和水準連獲突破。2020年糧食總産達1089.4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在國家糧食安全責任考核中名列第一。

  針對農業“産業基礎薄弱、小農戶散弱”等問題,探索“按揭農業”“合夥人制度”“拎包入住”等做法,構建“投資商+運營商+農戶承租管理”運作機制,找到多條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路徑

  在諸城南部的丘陵地區,傳統農業比重高,土地産出效益低。為推動這一區域的鄉村振興,諸城著力發展林果、茶葉等産業。然而,這些産業投入大、週期長,技術、市場門檻高,依靠一家一戶的農民發展,談何容易?

  2019年以來,諸城跳出“農民融資、農民投資”的傳統思維模式,探索推廣以“國企融資投資+社區公司組織+農民按揭經營”為特點的“按揭農業”機制。作為融資和投資主體禾融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諸城由市財政出資3億元成立的市屬國有企業。社區公司,是由農村社區“兩委”領建的農業公司,負責統一流轉土地和組織管理。二者合力建好基地後,社區公司吸納符合條件的農民簽訂按揭經營協議,按投資總額的20%繳納“首付”,餘下的分5年從收益中扣除。

  枳溝鎮北杏社區農民陳明,就在這兩年見證了一個千畝櫻桃園從無到有的過程,也萌生了大幹一場的念頭:“明年櫻桃就能結果了,俺兩口子準備承包五畝地試試看。”

  無獨有偶。壽光市國有企業金投集團投資建設了佔地1500畝的田柳鎮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園區與菜農建立“合夥人制度”,協助菜農“拎包入住”,用種菜的收益支付租金。金投集團董事長楊雲龍介紹:“資金、技術和銷路,都由園區統一負責,菜農只要做好田間管理,就能實現‘少投入、多收入’。”

  設施蔬菜投入大,菜農可以“拎包入住”,傳統畜牧轉型難,養殖戶也可“一步到位”。在有“山東肉羊第一鎮”稱號的利津縣鹽窩鎮,為改變傳統養殖佈局分散、環保壓力大、發展品質低等問題,統一規劃建設了“黃河口灘羊産業園”,養殖戶繳納租金即可“牽羊入住”。“水電路配套齊全,養殖場圈更是一流,很多設施用手機就能控制,勞動強度大幅降低,咱牽著羊進來就能實現現代化。”農民薄純儉的話很有代表性。

  探索多種多樣,路徑殊途同歸。“這都可以概括為一條‘投資商+運營商+農戶承租管理’的運作機制,即針對‘農業産業薄弱、小農戶散弱’等問題,通過在産業鏈條上的分工合作,將大主體與小農戶緊密聯結起來,實現現代農業元素快速落地。”山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説。

  春風得意馬蹄疾。山東現代高效農業迅猛發展,農業全鏈條、全環節加速升級,已初步構建起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2020年,山東農林牧漁總産值在全國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蔬菜、水果、肉類、水産品産量均居全國前列。農産品出口占全國近四分之一,連續22年領跑全國。農産品網路銷售額達到360億元,同比增長22%。

  針對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資源分散閒置”等問題,統籌推進鄉村組織振興、産業振興與人才振興,用活用好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經濟組織這一有效平臺,找到一條統分結合的“村社一體化”發展路徑

  人口五六百人,土地七百餘畝,無資源、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在十多年前,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就是這樣一個的典型“三無村”。

  變化始於2007年12月,庵上湖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統一調整土地,種植優質瓜菜,發展鄉村旅遊……時光荏苒,終不負有心人。如今的庵上湖村已是“村美業興”: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科普惠農先進村”“全國設施蔬菜標準園”等殊榮。

  作為這項探索的發起者,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最喜在落日余暉下,看著興盡返城的遊客和收工返家的村民,幸福和驕傲寫滿臉龐,展望未來他信心滿滿:“黨建引領,合作社帶動,把分散的土地資源優化組合,吸引人才、資本下鄉,走融合發展之路。”

  此外,高密市松興屯村、壽光市東斟灌村、寒亭區前闕莊村、坊子區洼裏村……山東在總結梳理先進村莊發展經驗時發現,這些村莊都是通過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經濟組織的手段,破解“集體經濟薄弱、資源分散閒置”等問題,發揮了“統”的作用。

  這樣的探索在濰坊市,已被概括提升為“村社一體化”發展路徑: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集體經濟組織與合作經濟組織一體化發展,以選優配強村黨組織隊伍為前提,以“三塊地”改革為基礎,以村黨組織領創辦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以科學處理統分關係為關鍵,以做好城鄉要素聚合文章為落腳點。

  路徑清,方向明。村黨組織是“指揮部”,更是“先鋒隊”,通過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組建堅強有力的村黨組織班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力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這是保障農民利益的需要,是建立産權清晰的合作經濟組織的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由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經濟組織,立足本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主導産業等情況,統籌整合資源,搭建起資源要素聚合和幹事創業的平臺。

  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運營,關鍵在於統分二字。農民能算著賬、有能力幹的領域,儘量堅持“分”,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合作組織要瞄準農民幹不了的領域,比如産業鏈的上下游、關鍵環節的專業化服務等領域,發揮“統”的作用。

  “通過完善的政策設計,保障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集體經濟組織與合作社經濟組織互相配合、共同發展,盤活以土地為主的村莊資源,對接本地推動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吸引人才、資本、科技等要素下鄉,構建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村社農一體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濰坊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常祖領説。

  針對“涉農幹部隊伍不強、基層組織人才匱乏、現代農業後繼無人”等問題,聚焦“引進來”“培養好”“沉下去”“留得住”,強化“店小二”“保姆式”服務,打造人才隊伍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樣板

  這幾年,蘭陵縣向城鎮徐皇路村多了個熟悉的身影,此前在上海經營航空食品二十多年的徐振東選擇做一名“歸雁”,組建合作社,領建蔬菜種植基地,直供上海市場。

  一開始,村民擔心掙不到錢,並不支援他。徐振東拿出闖上海的韌勁兒,帶頭作示範、反覆做工作,直到把這件事情落地、辦成。大夥兒看他回來是真幹事,就選舉他為村黨支部書記,徐振東又變身“頭雁”。

  如今,徐振東帶動周邊6個村對4000多畝地整體開發,種植優質設施蔬菜,配套倉儲加工設施,實現了“抱團闖市場、加油奔富路”。2020年5月,他又被選拔到鎮裏,挂任向城鎮副鎮長。這一變化源於蘭陵“四雁工程”的一項創新政策,選拔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挂任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或縣直單位副職。

  溯源“四雁工程”,時針還需回撥三年。2018年,為鼓勵更多人才“到鄉村去”,蘭陵連續出臺制度文件,構建起“物質激勵+臺階激勵+精神激勵”的政策支撐體系。村黨支部書記“頭雁”引領、在外闖蕩能人“歸雁”返鄉、鄉村經營人才“鴻雁”示範、多類鄉村人才“雁陣”培育,破解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人才引不來、引進來後留不住等問題。

  蘭陵實施“四雁工程”,臨朐則是“四個留人”。據縣委書記杜建華介紹,該縣通過制度平臺留人、設施服務留人、山鄉美景留人和文明文化留人,著力構建“産業興、人氣旺、生態好、環境美”的鄉村留人“生態系統”,近兩年已培育200多位鄉村創客,他們引入現代農業元素,推進産業融合發展,進而帶動鄉村振興,效果顯著。

  “四雁工程”“鄉村合夥人”“村村都有好青年”“第一書記在行動”……記者在齊魯大地採訪中發現,山東牢牢抓住人才這個關鍵,圍繞破解“涉農幹部隊伍不強、基層組織人才匱乏、現代農業後繼無人”等問題,聚焦“引進來”“培養好”“沉下去”“留得住”,強化“店小二”“保姆式”服務,著力打造人才隊伍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樣板。

  據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陸續出臺《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方案》《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加強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二十條措施》等政策舉措,針對下派幹部、縣鄉涉農幹部、村“兩委”幹部、返鄉創業隊伍和農村專業人才等,分類出臺獎懲激勵、待遇保障、培訓提升、項目幫扶、評先爭優等舉措。全省已有3.5萬餘名基層專技人才獲得職稱,6.2萬人通過“直評直聘”獲得中高級職稱。2018年以來,培訓農村轉移勞動力超過200萬人次,招收公費醫學生、農科生等2.2萬多名。“十三五”期間,累計培訓高素質農民52萬人次。全省農民合作社23.59萬家、家庭農場8.65萬戶。

  針對“涉農貸款難貴煩、金融活水難下鄉”等問題,山東以省農擔公司為龍頭,以農業農村大數據為依託,通過“農政銀擔”四方合作,實現“農擔簡化程式降成本,銀行競爭拼服務,農業主體選銀行”

  鄒平縣的王洪軍是村裏的“種糧大戶”,流轉了1300畝土地種植小麥和玉米。每年的春耕備耕,一度是他最頭疼的事兒:“購買大量的化肥,雇傭人工和機械下地,資金缺口很大。找人借錢,張嘴難,還人情更難;找銀行貸款,額度小,手續繁瑣,利息也高。”

  2020年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王洪軍本以為辦貸款會更麻煩,但卻有了一次截然不同的體驗:登錄山東農擔公司的“農耕貸”小程式,線上申請,20來分鐘30萬元的貸款就拿到了手,貼息後成本只有1.7%。

  農民的“新體驗”,源於一個“新機構”。由山東省財政廳注資36億元,于2017年12月成立的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山東農擔”),截至2021年5月底已累計為11.4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578.3億元,其中在保9萬戶、444.5億元;在保金額、新增金額、放大倍數均居全國首位。平均貸款成本降低到僅2.1%,比原來農村實際融資成本下降80%以上,累計為全省11萬戶農業主體節省資金55億元,戶均減負5萬多元。

  站在山東農擔的大數據系統前,看著實時增長的涉農擔保貸款業務,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華祥言語鏗鏘:“山東農擔通過構建‘鄉村場景金融’,充分放大政策性擔保的帶動效應,吸引更多金融機構下鄉進村,在農村金融市場中産生了‘鯰魚效應’,實現了農政銀擔的‘資訊互通、風險互擔、利益共用、合作共贏’。”

  四方如何共贏?山東農擔政策到位,規定10萬到300萬元之間的涉農擔保貸款為政策性業務,可享受省財政2.175%的貼息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又提高到3.175%。與縣級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聯合成立財政金融協同支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的客戶評價;按照“利率優惠、客戶互信、風險共擔、免收保證金”原則,與銀行開展業務合作,客觀推動銀行之間開展業務競爭;發揮龍頭企業、鄉村專家、農把式在“熟人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獲客能力和風險識別能力。

  有了農擔簡化程式、降低成本和風險,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黨委書記孫開連感慨良多:“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我們與農擔按照互信原則,實施數據共用、流程再造、産品創新、錯位作業,全力創新産品方案,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成效顯著。截至2021年4月末,山東農商銀行系統各項貸款達1.58萬億元,比2018年初增長5363億元,貸款餘額、新增額均居全省金融機構首位。”

  泰山腳下青未了,黃河岸邊回聲遠。2018年,突出頂層設計,落地開篇;2019年,強化擔當作為,狠抓落實;2020年以來,注重路徑整合,攻堅克難……記者欣喜地看到,通過三年多的努力,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已然足音鏗鏘,輪廓可見了。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何蘭生 楊志華 呂兵兵 孟德才

熱點新聞
滾動
濱州:百萬尾魚苗放歸大海湖泊
濟南大北環高速公路建設啟動 強省會迎來三環時代
菏澤打造兩條“金絲帶” 擦亮“黃河入魯”品牌
濟寧:“十四五”聚力推進“八個強市”建設
聊城試點運作電動車新型智慧無線充電樁
日照:杜鵑花驚艷綻放,遍地芬芳
煙臺市首個居民區充電示範點建成投運
青島114個項目入選“省重點” 項目覆蓋13條産業鏈
淄博全力打造三大平臺 助力“中國膜谷”建設
濟南吹響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衝鋒號
青島防疫物資企業加速“出圈”
總投資1258億元!淄博市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拔頭籌”
+更多
山東榮成:海上“夏收”忙
山東榮成:海上“夏收”忙
麥浪滾滾滿目金黃 曲阜市息陬鎮天氣晴好麥收忙
麥浪滾滾滿目金黃 曲阜市息陬鎮天氣晴好麥收忙
濱州市花月季五月盛放 扮靚城區邀君共賞
濱州市花月季五月盛放 扮靚城區邀君共賞
碧草茵茵“鳳凰湖”
碧草茵茵“鳳凰湖”
濰坊市奎文開發區開通6條公交線路
濰坊市奎文開發區開通6條公交線路
臨沂這條“紅色專線”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
臨沂這條“紅色專線”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