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省泰安市多措並舉——老舊小區改造注重“改”與“治”相結合(新視點·民生改善在身邊)
走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粥店街道堰嶺社區,親眼所見變化不小。
房屋由舊到新,道路由洼到平,綠化由粗到精,小區“顏值”在提升。新一輪改造正在緊張施工,樓頂防水層、集中供暖、泄洪渠等三個困擾百姓已久的老大難問題,有望得到根治,人們歡欣鼓舞。
“小區現在住著心裏特別敞亮。”“好停車,好綠化,好房子!”花壇旁,圍坐在一起的幾位老大爺豎起大拇指。
他們的點讚,道出了社區居民的心聲。建成于1999年的堰嶺社區,共有住戶1368戶、居民3058人,由多個居民樓組成,小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因為10多年前的企業改制,社區陷入無人管理的困局,成為全市出了名的老大難社區。
“路面不平、停車位不足、配套設施不全、環境臟亂差……”居民王常勝説起過去的小區生活環境,直皺眉頭,“以前喝的是井水,用水泵抽水入戶上樓,但是水泵經常壞,有一次停水停了近半個月。”一旦停水,王常勝和其他社區居民一樣,要想盡各種辦法去“找水”。
改造的呼聲日益強烈,現在迎來蝶變。社區書記李紅梅列舉一串數字,見證這個社區硬體的提升:100余盞路燈、5000余平方米道路硬化、500余個新增停車位、1.5萬平方米綠化……
不止一個堰嶺社區。自2015年以來,泰安市啟動老舊小區整治改造,累計改造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區項目99個,面積566萬平方米,惠及6萬餘戶家庭。
據介紹,泰安市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分為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三種。其中基礎類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著力解決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問題。完善類主要以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升小區環境品質為主,如增設體育健身、無障礙設施,有條件的小區增設電梯、停車位等。提升類則著眼于打造“15分鐘生活圈”,利用公共空置房屋等社會資源,在小區內及周邊健全社區養老、托幼、醫療、應急救援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最順心的是,有啥問題都找得到人了!”王常勝説,這一輪改造之後小區引進一家專業的物業公司,終於結束多年來無人管、混亂不堪的局面。
改硬體,更要提升軟體服務。對這一點,泰山區財源街道清真寺社區居民高存花感受更深刻。
清真寺社區大部分居民樓建於1992年,由於年代久遠,下水道堵塞、屋頂漏水、化糞池外溢、車輛亂停亂放等弊端問題接二連三齣現,居民困擾不已。
隨著改造推進,社區面貌逐漸煥然一新。“最舒心的是,垃圾有人清理了,出現矛盾糾紛有人解決了。”高存花説。清真寺社區成立物業公司,在兜底服務基礎上,對社區事務實行智慧化、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提供清掃保潔、化糞池清污、治安巡邏、維護綠植、路燈維護等多項服務,讓老舊小區居民省錢省心。
“物業管理費只收成本價,服務不掉價!”清真寺社區黨委書記于峰説,今年社區將對小區內的強電弱電線路進行集中改造,建立社區微型消防站,解決轄區居民電動車充電難等問題,全面提升社區物業服務水準。
“既要改面子,更要換裏子。”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説,老舊小區改造只有紮實做好民生“裏子”,城市才真正有“面子”。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再次被列入泰安市為民要辦的10件民生實事之一。
眼下,泰安市老舊小區的物業服務正在迎來“升級版”。
泰安市住建局黨組副書記、市房産管理服務中心黨委書記王海峰説,今年泰安市將對改造後的老舊小區,由社區黨組織引進物業服務企業或自行組建物業公司實施物業服務。“我們要突出公益底色,推行‘先嘗後買’,倡導物業服務‘低價優質’,讓老舊小區居民享受到同樣規範優質的物業服務。”
本報記者 侯琳良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8日 第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