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話中探尋共同倫理。兩天來,以線上線下方式參加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170多名專家學者,緊緊圍繞“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主題,以及“全球抗疫中的文化力量”“文明多樣性與世界融合發展”“全人類共同價值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分論題,舉辦了主題演講、高端對話、高端訪談、專題對話等學術活動。9月28日下午,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楊慧林,代表尼山論壇學術委員會,對論壇學術研討情況進行總結發佈。
目前仍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了人類的一次重大傳染病災難,在應對這一災難中,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也考驗著各國的精神力量。”與會學者指出,面對洶湧來襲的疫情及次生災害,中國有效應對,上下同心,共克時艱,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力量。其中深層次的原因是,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長於人文精神與秩序的擘畫和調試,能夠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社會和諧共用、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身心和諧安頓,並能讓中與外、古與今得以和諧共存和相互轉化,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哲學智慧。這種智慧展現出的民族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
“21世紀全球化步伐開始受阻,面臨著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以及近兩年新冠疫情等多方面的挑戰。”在討論文明多樣性問題時,與會學者認為,人類需要打破二元對立思維,樹立多元文明共存的思維理念。
中華文明中儒家思想所倡導的由仁心而仁政、由仁政而王道的施政原則,“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的和合思想,可以為匡正當今世界亂象,推動世界融合發展提供借鑒。
如何推動樹立多元文明共存的思維理念?與會學者呼籲,當下的中外學人,應具有大格局眼光和時代精神,勇於擔當世界文化新秩序建設的重任,形成切實意義的文明對話,發出人類合作的響亮聲音,聯合起來驅散個人主義、二元主義的對立和雜音,以合作共贏代替對立博弈,共同構建全人類共存共生的未來。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轉變時期,‘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三者間的差異與張力日漸凸顯,世界面臨著很多危機,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危機。”學者在討論中作出如上判斷。
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會學者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是滿足各國人民需要、解決世界發展問題、優化人類文明形態的優選方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價值基礎。
與會學者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示了中華文化“和而不同”的價值觀,與霸權主義思維截然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的是真正的全人類利益,“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實踐。與此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持守的是中華文化公平正義的義利觀,旨在維護人的尊嚴和權利,推動世界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治理,共同開創世界美好未來。
“儒家思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思想源泉。”與會學者提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忠恕之道、天下一家等觀念,可以為塑造人類文明新秩序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儒家思想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太平一直是中國人民追求的目標,這能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思想源泉。特別是儒家思想重視倫理道德教育,注重把人培養成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君子聖賢,這對於從根本上化解衝突對立,實現世界和平具有重要啟發。
從實踐層面,學者們認為,中華文明經過五千多年的傳承發展,特別是經歷近現代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匯之後,與時代同步、與人類共生,堅守本來、借鑒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加展現出中華文明的智慧與魅力。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走的道路,是一次‘典範的變革’,一種深層次的文明範式的轉換,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功實踐。”學者們認為,新時代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更需要發展思維、創新思維,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