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
9月27日上午,在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高端對話”上,多米尼克駐華大使馬丁·查爾斯就文化交流問題提問。
與馬丁·查爾斯大使對話的,是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陳來。作為儒學大家,陳來一直致力於為把儒學推向世界。
陳來説,了解中華文化,也就了解了中華民族。中國人善於自省,總是提要講好中國故事,要從自身傳播層面下功夫。然而傳播效果是一個雙方的事情。“文明溝通交流中,應該樹立多元主義的心態,消除片面的、拒絕接受的態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不同文明交往的金律。”
“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著來辦。”
陳來從“全人類共同價值”説開去,深入梳理了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內在邏輯關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的關係,並結合當今形勢對未來文明交流互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貫通了個人、國家、世界三個層面,既反映了人作為個體對生存、發展、平等、自由的共同追求,也濃縮了世界各國處理彼此關係時的普遍共識。
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六大要素相互聯繫、層層遞進。陳來説,沒有和平與發展,其他要素便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公平與正義,其他要素就只能是少數人、少數國家的專利;沒有民主與自由,其他要素會失去目標和動力。“所以説,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著辦,這是國際社會應該共同遵守的原則。”
中華傳統文化倡導道德修養和人格修煉,注重包容、開放,強調責任擔當,推崇真誠友善。陳來説,如果了解了這些,就能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源頭來自何方,就能理解中國願意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的擔當和勇氣,是中國從古至今就具有的“精神特質”。
“中華文明提出的基本理念、儒家文化提出的價值原理,表達了人類共同價值的道德基礎。”陳來説,總體而言,可以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金律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六大理念的倫理基礎。分別來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公平”的基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發展”的基礎;“和而不同”是倡導寬容、多元的對話, 是“民主”的基礎;“以德服人”、王道正直,是“和平”的基礎;“天下為公”,不以私利為原則,是“正義”的基礎。
陳來分析,上述五點都是儒家“仁”的原理所包含的,可以看作儒家文化的“仁道”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貢獻。“仁者人也”是古代儒學中的重要論題今天,面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思考,可以對“仁者人也”給出我們這個時代的詮釋,即“仁就是人類最根本的共同價值”。
記者趙琳王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