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山東省教育廳發佈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統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分清、落實工作責任,把握作業總量,但同時要做到“減量”不“減質”。
《通知》要求,把握作業總量,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週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每天書面作業量按照不超過上學日的兩倍控制。
同時,加強作業指導,切實提高作業品質,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通知》明確,要建立校內為主、家校協同、分工明確的作業統籌管理機制,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教學副校長或教務處主任為分管責任人,年級主任、學科組長、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為具體責任人,學校家委會成員積極參與。
年級總量控制。年級主任應聯合各學科組組長根據課程方案和教學實際,統籌協調,合理確定一定時期內各學科作業總量和比例結構,並在每週學科作業計劃中落實到位。
班級每日會商。學科教師按照工作要求按時提交學科每週作業清單,主要包括每天作業內容、作業預估時長、作業要求等。班主任對各科作業進行匯總統籌平衡,形成每日作業清單。對作業總時長超時的,協調相關學科教師減少作業量,壓縮時長,控制總量。班主任在協調每日作業總量控制中發生爭議的,由年級主任統籌協調安排。
而且,通過設置分層作業,全面建立“基礎作業+彈性作業”模式,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滿足學生不同需求。基礎作業應緊扣教學進度和學習內容,把握好重點和難點,重在鞏固知識;彈性作業應注重探究性、實踐性,重在靈活運用。支援教師建立“作業超市”供學生自主選擇,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加強作業教研,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通過開展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建立優秀作業資源庫等方式,提高作業品質。
結合學科特點,倡導推廣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性作業和過程性作業。語文、外語等學科佈置以提升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為主的作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佈置綜合性、探究性為主的作業,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佈置開放性、問題情境應對為主的作業,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佈置以學生參與體育鍛鍊、藝術作品欣賞和創作等為主的相關素質提升作業,創新豐富作業類型,壓縮作業時間。
《通知》中提出,學校要建立作業總量和品質監測機制,定期統計和分析各年級作業的品質、數量、批改及反饋情況;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每日公示班級作業清單;建立作業管理教師承諾制度,引導教師踐行承諾,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減量”會不會帶來“減質”?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減量”減的是機械的、重復的、無效的作業,減量之後,作業非但不能減質,而是要更加突出作業的針對性、科學性,提高教育品質。出臺《作業統籌管理通知》就是要求和引導學校、教研部門和教師,及時總結反思、勇於探索嘗試、不斷改革創新,最終實現既減負又增效這一工作目標。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原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