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線探訪|足不出戶在家就醫,科技戰“疫”,讓防控更精準高效
疫情期間宅家催火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
線上發熱門診諮詢、查詢定點醫院和核酸檢測機構、獲取最新疫情資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健康山東服務號”適時開通了“疫情服務平臺”專區。該平臺憑藉種類豐富、無接觸的線上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成為了讓人依賴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平臺。8月24日,記者走進這一平臺的搭建方——山東眾陽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陽健康”)一探究竟。
眾陽健康百靈運營團隊副總經理趙康告訴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人們的就醫和健康管理需求“驟然生變”,足不出戶、在家就醫成為疫情期間的新風向。為此,眾陽健康免費為全省多家醫院開通“患者智慧服務系統”,並基於此系統搭建網際網路醫院就醫通道,為患者提供線上健康諮詢、線上處方、藥品配送等服務。患者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公眾號,即可滿足發熱諮詢、各科線上問診、線上開藥、藥品配送、線上開檢查檢驗單等需求。該公司還協助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在“健康山東服務號”推出網路心理諮詢門診,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對話經驗豐富的心理專家,體驗專業的網上心理諮詢。
“疫情加速了‘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發展,但未來還需要不斷摸索完善。”趙康介紹,該公司仍在探索更多的智慧醫療健康模組。日前,淄博成功落地“民生一卡一碼通”,居民待遇發放、身份憑證應用、醫療健康、文化旅遊、交通出行等服務領域內事項,均可憑社保卡及其對應二維碼通行,其中醫療健康環節即由眾陽健康打通。
另據了解,疫情發生以後,省科協聯合海看健康、微醫網際網路醫院總院開展了“眾志成城做防控、送醫到家慰民心”在家免費線上問診服務活動,全國5萬多名專家醫生志願加入此次行動,活動平臺實行24小時線上、3分鐘免費接診方式,問診服務量超過188萬次。
港口冷藏箱消毒用上機器人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東港公司,一套自動洗消系統引人注目:一排白色的冷藏箱整整齊齊擺放在集裝箱沖洗區,一白色的消毒機器人在工作人員遠端操控下穩穩前行,通過可旋轉霧炮噴頭對每個集裝箱進行全面消毒。同一時刻,在集裝箱後方,工作人員“一鍵控制”一排固定消毒噴頭,也開始對冷藏箱機組進行消毒。
“我們這套設備能夠實現集裝箱消毒、清洗業務板塊的全過程自動化作業,是集裝箱洗箱領域防疫的重要新突破。”山東港口青島港東港公司設備主管宋曉寧表示,山東港口青島港與澳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集裝箱自動洗消系統,用機器人代替作業人員進行遠距離消毒、清洗,實現全程“無接觸”。
疫情防控常態化,青島市工業和資訊化局公開徵集併發布了三批次《青島市疫情防控軟體産品及系統解決方案推薦參考目錄》,面向社會推薦411個軟體産品及系統解決方案。這些産品和方案覆蓋遠端醫療診斷系統、AI體溫監測系統、視頻會議及雲辦公系統、智慧消毒機器人等疫情防控多個領域,均公佈了具體聯繫人和聯繫方式,供各方根據實際需求自行對接。目前,部分産品已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數字化手段為戰“疫”賦能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禹城市辛寨鎮黨委政府現向全體群眾發出如下倡議:帶頭加強防護……”接連幾日,辛寨鎮梁河新村村民相繼收到這樣一條資訊。利用新投入使用的數字平臺,梁河新村讓農村疫情防控實現非接觸和智慧化。
8月24日,68歲的村民韓洪對記者説:“我年紀大,玩不了智慧手機,接受新鮮資訊慢,有了這個數字梁河平臺,我經常接到電話、短信,語音播報科學的疫情防控方法、最新的疫情資訊、疫苗接種資訊,很及時!”
目前,數字梁河平臺已錄入全村5610戶村民的資訊。每天,數字梁河平臺管理員吳學良都會編發好疫情防控倡議,通過平臺一鍵群發,村裏5000余名村民會同時接收到此資訊。除了根據最新的疫情防控形勢編發好資訊外,還注重蒐集老百姓關注的資訊,並進行進一步匯總,讓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
在東營的不少學校、醫院、政務服務大廳、企業等場所的入口處,都能看到一個黃色機器,這是由東營本土企業——山東團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健康雲眸”,用於出入訪客的健康碼識別及資訊登記。
“項目系統可精準預測醫院等公共場所分時段的人流量,協調人員、設備等資源調度,從而進一步強化疫情資訊監測預警,完善預警指揮系統。”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念強告訴記者,設備承載5G物聯網卡,憑藉5G“更高網速、低延時高可靠、低功率海量連接”的特點,有效解決了技術性採集難等問題,通過科技為抗疫賦能。
在疫情防控中,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數字化手段,大大提高了防控的效率、準確性、可靠性,成為疫情防控重要的科技支撐。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科技廳積極支援我省醫藥衛生領域快速推進相關創新事宜,支撐緊急研發,快速組織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針對疫情的新形勢、新特點,關於新型疫苗研發、新型檢測系統開發、低溫消毒設備研製、流調平臺建設支撐等科技項目的指南,近日也將發佈並組織實施。
□ 本報記者 徐晨 于新悅
(□記者 王亞楠 肖芳 賀瑩瑩 李廣寅 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