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 山東高水準推進海洋強省建設
編者按: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後,先後到山東青島、威海、煙臺、濟南等地,深入科研院所、社區、黨性教育基地、企業、農村,考察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不負深情厚望,勇於擔當作為。山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經略海洋、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一步步展開謀篇佈局,一步步推進落實攻堅。“十四五”時期,山東將錨定“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目標,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山東有條件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希望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經濟科技創新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對海洋的思考深邃而高遠,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有了準確的目標定位和發力方向。
向海圖強:建成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數據顯示,山東海岸線全長3024.4公里,大陸海岸線佔中國海岸線的1/6。沿海岸線有天然港灣20余處,近陸島嶼296個,沿海灘塗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發展港口經濟的優勢和潛力巨大。
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山東將建設以山東港口青島港為中心的國際航運樞紐,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港産城深度融合,港口經濟正日益成為山東海洋強省版圖上的一塊重要拼圖。
可見,做好經略海洋文章,高水準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山東將發力點聚焦港口建設不但底氣十足,而且大有深意。
初夏的山東港口青島港,風平浪靜。碧海藍天間,偌大的碼頭和堆場間,數臺自動化橋吊、高速軌道吊、自動導引車等機器正在有條不紊工作。頃刻間,重達數十噸的集裝箱被精準投放到位,準備發往世界各地。
得益於鐳射定位掃描,山東港口青島港在夜間同樣可以實現高效作業,在極端天氣、能見度低的情況下也能有序進行集裝箱裝卸。不誇張地説,在智慧碼頭建設方面,山東港口青島港已然走在前列。
圖/今年一季度,山東港口青島港各個泊位船舶飽滿,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的碼頭,比往年更加繁忙。”山東省港口集團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副總經理張軍這樣感慨。按照慣例,每年一季度都是傳統航運淡季,但今年一季度,山東省港口集團完成貨物吞吐量3.71億噸,同比增長9%;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9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1%,創出歷史同期最好成績,幹出了“最旺淡季”。
驕人業績的取得,得益於2019年8月山東省港口集團的掛牌成立。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濰坊、東營、濱州七個沿海港口,告別了過去的“單打獨鬥”,轉而“握指成拳”,真正成了“一家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東“向海圖強”擁有了強有力的支點。
“研究制定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指標體系,2021年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17.5億噸、3350萬標箱,2025年分別達到20億噸、4000萬標箱,基本達到世界一流水準;2035年全省沿海港口發展水準整體大幅躍升,沿海主要港口建成國際領先的世界一流港口。”今年3月21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佈的《關於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的實施意見》,從高標定位、夯實基礎、完善功能、擴大合作、深化改革5大方面入手,提出了17條意見,明確提出了山東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方面的任務、路徑和目標。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精神,我們要從傳統的裝卸港向物流港、樞紐港、貿易港轉變,未來使我們的新興業務佔比由現在的30%達到70%,實現一個高品質的發展。”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這樣表示。
深耕海洋,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産業
山東半島瀕臨黃渤海,海域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海洋科技和産業的有利條件。
築夢深藍,深耕海洋,需要塑成産業優勢。
“十三五”期間,山東建設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105處,其中國家級44處,佔全國四成。截至2020年底,山東已建設海洋牧場7.9萬公頃,年綜合經濟收入超過2500億元;高水準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山東深入實施“十大行動”,集中打造青島船舶、煙臺海工、濰坊動力裝備、海洋油氣裝備等産業集群。
建設海洋強省,海洋科技創新是核心關鍵。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來到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全國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全國1/3的海洋領域院士集聚在山東。“十三五”以來,山東承擔了全國近一半的重大海洋科技工程,主導及參與完成3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項,佔全國54%,托起了我國海洋科技創新的“半壁江山”——近年來,山東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在現代科技的“新戰場”“主戰場”上,山東的海洋科技實力有目共睹。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將海洋科技和産業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強、做優。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勇挑創新引領重擔,不斷取得原創性系統性重大創新成果,成為當之無愧的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其中,海洋生物醫藥是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事關民生與經濟發展,山東有義務、也有能力開發好這一深藍寶庫。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原校長管華詩是中國現代海洋藥物研究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時,79歲的管華詩談到自己的夢想就是打造中國“藍色藥庫”。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這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由管華詩倡導發起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計劃,不斷匯聚全球頂尖人才,致力海洋藥用生物資源開發。眼下,這位年過八旬的院士正帶領團隊在抗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抗病毒等6個領域研發新藥,並承擔著10余個系列海洋大健康産品項目。
圖/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十三五”期間,山東持續加大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製造業創新中心。截至2020年底,山東海洋生物醫藥産業産值超過200億元,約佔全國的一半,已從海洋新興産業的一枝“新芽”漸漸長成一棵“大樹”。
保護海洋,打造綠色可持續生態家園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
從高空俯瞰,六月的長島翠嶺起伏,碧波盪漾,是放鬆身心、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之前島上沒有實行垃圾分類的時候,垃圾異味大,夏天蚊蟲多,島上一颳風,塑膠袋就隨風飄散。自從推行了垃圾分類,垃圾變廢為寶,村裏乾淨了,好的環境吸引來了更多的遊客,我們漁家樂的收入也提高了。”經營漁家樂的張女士早已成了這裡的垃圾分類義務宣傳員。
不遠處的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展覽館,更為立體呈現著海島型地區生態建設的“長島樣板”。在這裡,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遊客得以全方位、立體化了解長島的人文歷史、生態變遷。近年來,長島始終把山水林海城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大力抓好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積極發展生態漁業和生態旅遊業,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互促共進、良性迴圈的新路子。
順著3000余公里的海岸線將視線延伸開來,在堅持陸海統籌、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的同時,山東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發展路徑,提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海洋生態環境。2020年,山東全省38條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入海排污口排查和監測溯源取得積極進展,全省海洋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1.5%……人民群眾得以樂享碧海藍天、碧波萬頃、潔凈沙灘。
圖/在長島,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正得到不斷滿足。
千帆競發,勇立潮頭。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上,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海洋新興産業壯大、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擁有全國六分之一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全國第一的山東,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不斷擁抱海洋、深耕海洋、保護海洋,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新動能,不斷為山東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澎湃的海洋力量,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更大的“山東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楊玉金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