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輔導的是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的立體裁剪分項,2020年獲得省賽2個二等獎。今年輔導4個學生,正加緊備賽。”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紡織服裝係副教授、高級技師田金枝告訴記者,“比賽也讓師生共同收穫了成長。”
近兩年,山東出臺政策,加大力度將“能工巧匠”引進職校,效果初顯。田金枝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在服裝企業工作10餘年後,田金枝來到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當起教師。多年磨礪,如今她已是齊魯首席技師,國家服裝高級考評員,亞洲色彩搭配香港聯合會會員,並獲評“中國紡織行業職業教育突出貢獻人物”等榮譽。她輔導的學生,已獲得35個國賽、省賽獎項,其中一等獎21個。
在田金枝輔導下,學生袁濛濛2018年首次參加省服裝技能大賽就獲得一等獎,當年被評為“齊魯工匠後備人才”。2019年,她獲得國賽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三等獎,以及國賽山東省選拔賽(高職組)一等獎。“常常在賽前一個月我就搬到備賽室,早上6點起床,淩晨2點入睡,每天研究款式、工藝。”袁濛濛説。2020年,她升入菏澤學院本科深造。
比袁濛濛年長兩歲的武壯,2015年入讀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資訊工程系,2016年參加省賽獲三等獎,2017年參加國賽移動網際網路應用軟體開發賽項獲一等獎。畢業後被北京神州泰嶽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聘用,現已擔任高級Java開發工程師,年薪達40萬元。
對技能大賽優秀選手,山東專門出臺規定,可免試專業知識和技能升入高職、本科。近年持續增加職教高考本科計劃,全省中職升學比例已超70%。同時,“職校只能招收低分生”難題開始破解,2020年,全省中職招生2.5萬人超過普高線,高職招生2.4萬人達本科線,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山東是職教大省。部省共建職教高地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推動多部門共同進行制度創新,建立12項制度機制,出臺20項改革政策,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和模式構建探索了路徑。”省教育廳職成處處長王志剛説。
青島出臺《青島市職業教育條例》,用法制化手段解決職校招考、校企合作等問題。“長學制人才培養”試點就是創新之一。膠州職教中心學校與海爾集團開展“3+1+2”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即學生3年中職畢業後增加1年企業工作課程,再到高職學習2年。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在高級技工崗位歷練1年後,以企業員工身份進入高職就讀,企業負擔全部學費。
濰坊是部省共建國家職教創新發展試驗區、省職教創新發展示範區。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杜全平認為:“山東職業教育近年發展快,一個重要原因是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創新,因而機制‘新’、機制‘活’。”
産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痛點,也是關鍵點。目前,濰坊職業院校與2000余家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濰柴、歌爾等13家企業成為省首批産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現代産業學院47個,專業設置與産業匹配度達85%以上。
山東海事職業學院院長王敬良告訴記者,5月24日—26日,學院將承辦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職教辦學體制改革研討會,集中研討産教融合、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中遇到的法律、政策問題。在山東9所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項目中,濰坊佔6個。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模式,即通過“大混套小混,一校多主體”混改路徑,實施政府參股、企業出資、多方共治策略,政府出資536萬元、佔股1%,撬動社會資本3.6億元。
2020年9月,借鑒濰坊混合所有制辦學探索,山東14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文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目前,全省40余個混改項目拉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通訊員 李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