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下足基層治理繡花功 看三地城鄉探索實踐
下足基層治理繡花功
——看三地城鄉探索實踐
■編者按: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基層治理的成效如何,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推進基層治理的機制創新。
泰安市推行社區領辦物業,以紅色物業“小切口”撬動社區治理“大民生”;淄博市張店區選優配強基層網格員隊伍,不斷提升網格治理效能;青島西海岸新區探索建立“德育銀行”模式,讓村規民約從“上墻”到“落地”。這些探索,值得關注和借鑒。
泰安市關鍵詞 黨建聯建
“物業服務貼心,百姓受益最大。”4月29日,泰安市泰山區華新社區華城麗景灣小區31號樓的龍兵感慨道。因為沒有停車位,從事茶葉生意的他只能將車停在小區外面。“車停外面,貨在車裏,貨車電瓶去年還被偷了,非常不安全。今年,社區新建了停車位,每個月只需要100元租金,真是解了我的大難題。”龍兵説。
華城麗景灣小區前期物業因管理不善,在2018年匆忙撤離,留給社區的是一個爛攤子,尤其是停車位問題,小區裏700多輛車,只有300多個停車位。
為此,華城麗景灣小區成立物業服務中心,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物業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以此來補充物業的“紅色細胞”。同時,招聘有工作經驗的、特別是黨員同志加入物業,讓其成為專職的“紅色物業管家”。“社區領辦的物業服務企業成為小區化解難題的穩定抓手,通過重新規劃設計,新增107個停車位,居民停車難得到有效緩解。”華新社區黨委書記廉靜説。
困擾老舊小區眾多問題的根源之一,是缺乏規範的物業管理。華新社區只是泰安著力推進物業領域黨建聯建,系統破解難題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泰安市聚焦小區物業管理這一民生“痛”點、治理“難”點,市委組織部牽頭實施“紅色物業·宜居泰安”暖心工程,以老舊小區物業服務為突破口,推行社區領辦物業,以紅色物業“小切口”撬動社區治理“大民生”,讓許多老小區居民也享受到規範的物業服務。
“紅色物業·宜居泰安”暖心工程重在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體系。泰安市構建了社區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設置格局,全市2097個居民小區建立黨支部2757個。
岱東社區因地處岱廟東側而得名,建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泰安城區最老的小區。社區治理難度大,設施陳舊且臟亂差;7650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外來人員,人員複雜;街巷狹窄擁堵,建設時“隨彎就彎,隨街就街”,出入口多達35個。
針對這些難點、堵點,岱東社區由社區黨總支升格為社區黨委,將社區劃分為3個網格,把網格細化為6個小區,同步組建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把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個角落。“目前,居民集中反映的淩空線雜亂、小區配套房無充電插座、下水道堵塞、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均已得到有效解決。”岱東社區黨委書記杜桂婷説。
泰安開展物業服務企業星級評定,實施“紅黑榜”管理。2020年,泰安考核評價物業服務企業215家,評出黑榜企業4家。同時,對優秀物業項目、公益實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給予市級財政資金獎補。“在具體考評中,我們創新形式,將街道社區考評權重提升到60%,考核與獎補、紅黑榜掛鉤。目的就是加強日常監管,把物業管理深度嵌入基層社會治理鏈條,倒逼物業提升服務。”泰安市房産管理服務中心黨委委員、市房屋安全和物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劉光傑説,通過賦權街道社區對物業企業日常服務工作考評,使得物業管理下沉社區,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黨建引領紅色物業,社區基層治理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去年年底,岱岳區龍泉花苑小區物業費由原來的每平方米0.5元提升到每平方米0.8元,收繳率反而由原來的60%提升到如今的90%。
截至目前,全市2097個居民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437家物業服務企業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301家物業服務企業建立黨組織,136家物業企業派駐黨建指導員,小區居民物業費收繳率超90%,居民生活滿意度、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大眾日報記者 王洪濤 曹儒峰 通訊員 馬鑫)
淄博市張店區關鍵詞 網格管理
5月7日下午6:30,淄博市張店區齊悅國際社區居民孟喆來到社區裏的“放學吧”,從社區網格員秦婧手中接走了孩子。
“‘放學吧’延時服務幫家長解決了大問題,孩子放學後有了著落,我也能安心工作。非常感謝網格員。”孟喆笑著説,網格員穿著藍馬甲,就像孩子們心中的“藍精靈”。有了他們,社區服務越來越貼心。
孟喆感受到的變化還要從張店區選優配強基層網格員隊伍,提升網格治理效能説起。
齊悅國際社區下轄4個居民區,有居民8383戶,共2萬餘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事無巨細,可社區黨總支書記趙玉芝卻有自己的難處。
“雖然社區網格化工作早就展開,但16名網格員並非專職工作,而且普遍年齡偏大、任務重。”趙玉芝説。過去,基層網格員任務過重、疲於應付、激勵不足、“小馬拉大車”的弊病越來越凸顯。
去年年底,按照每個網格300戶的標準,張店區將全區劃分為1192個網格,並按照“一網一員”要求,公開招考錄用了1192名素質高、能力強的專職網格員,平均年齡不超過31歲。
“80後”的秦婧便是其中之一。每次入戶走訪,秦婧必帶4件東西:一支筆、一個本子、一部手機、一張便民服務卡。作為齊悅國際社區第13網格的網格員,入職不到三個月,秦婧就對片區341戶居民、商戶的情況瞭如指掌。
目前,齊悅國際社區的28名專職網格員已收集居民意見建議1000余條,其中有效資訊203條,處置辦結率超過95%。“放學吧”作為社區“四點半課堂”的延伸,就是秦婧與同事入戶走訪後“碰撞”出的金點子之一。
如今,不僅僅是齊悅國際社區,張店區各鎮、街道辦事處都圍繞各自特點,全新打造出一系列有廣度、有溫度、有速度的網格服務品牌,如房鎮鎮“房小二”、科苑街道泰苑社區“藍格格”等品牌,讓1192名網格員在社區紮根,暢通“微迴圈”,撬動社會善治。
結合網格化工作,張店區還在全市率先推行“警網融合、四員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模式,劃分警務區90個,配備社區民警123名,通過打造“網格+警格”工作新模式,建立由社區民警、輔警、調解員、網格員組成的社區工作團隊。
“以入戶走訪為基礎,全面加強資訊採集、矛盾調處、隱患排查、治安防範等工作,建立起經得起檢查、經得起檢驗的‘活’臺賬,全面提升社會基層治理效能。”張店區政法委副書記趙榮海説。
今年第一季度張店區110警情數環比下降5.5%,可防性案件數環比下降8.7%,電信網路詐騙發案數環比下降9.9%,居民安全感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張店區通過實施“網格大走訪”等專項行動,採集人口資訊60萬餘條、房屋資訊41萬餘條,上報各類事項和巡防記錄20萬餘條,為創建“塊數據”連結、大數據分析研判提供了堅實基礎保障。
為進一步健全網格化運作機制,張店區從抓規章考核入手,建立《專職網格員工作運作規範》等規章制度。
“我們實行專職網格員動態星級評定機制,一年一評級,採用績效與測評、月度與年度、工作實績與群眾滿意度相結合的形式,以崗定責、以績定星、以星定獎,打通網格員晉陞通道,使其能留得住、幹得好。”張店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齊軍介紹,為使網格員踏實做好分內工作,張店區不斷完善網格員準入事項清單,與涉及事項部門逐條逐項進行對接、審定,對未納入事項清單的工作,不再交由網格員辦理。(大眾日報記者 王佳聲 劉磊 通訊員 馮萍 黃崇嶙)
青島西海岸新區關鍵詞 鄉村德治
“李聚軍家真是好樣的,這個月加了22分!”“唉!俺家這個月的綠化養護又沒加上分。”……
5月4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大陡崖村的宣傳欄前,守著剛剛張貼出來的4月份德育銀行積分統計表,十幾名村民聚在一起邊看邊聊。
“今年2月份以來,通過德育銀行平臺,我們村189家‘儲戶’已累計量化加分6678分。”大陡崖村黨支部書記楊力告訴記者,“村風、家風、民風越來越好,村民們參與村子事務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了。”
漫步在如今的大陡崖村,紅瓦白墻之間,農村常見的“三大堆”消失得無影無蹤。
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文明鄉風的培育,缺少一個可量化的系統抓手。”寶山鎮黨委書記胡文國介紹,“德育銀行其實就是文明鄉風的一種數字化呈現,即效倣銀行運作機制,以銀行積分的形式,建立積分激勵和約束機制。”
2020年底,寶山鎮開始探索建立“德育銀行”模式,大陡崖村正是第一個試點村。楊力告訴記者:“好的村風、民風,大家誰不稀罕?這幾年,我們村也有了自己的村規民約,但具體執行起來,效果卻並不明顯。”
德育銀行的出現,實現了村規民約從“上墻”到“落地”。在本村村規民約的基礎上,大陡崖村建立了“1+5+N”的德育評價體系:1是黨建引領,黨員帶動;5是五美指標,即環境保護、睦鄰和家、鄉村發展、公益奉獻、自治守法五個方面的表現;N則是黨支部認定的其他事項。
為提升德育銀行平臺的便捷性,寶山鎮還邀請了青島卓越創新教育科技集團作為平臺的搭建者,根據寶山鎮實際需求,該集團開發了手機小程式。“在小程式上,每戶村民都擁有自己的賬戶,可以進行事件申報、積分查詢、商品兌換等操作,還可以對全村的村民積分情況進行‘張榜公示’,村級管理員可以通過電腦後臺系統進行審核、匯總、提報等操作。”該集團總經理高璇介紹説。
“目前,全村符合標準要求的189戶村民建立了積分賬戶,每個賬戶每月基礎積分為100分,根據評價體系,對村民每個月的表現進行加分或扣分,基礎積分外的每1積分相當於1元。比如,積分賬戶裏有120分,就相當於有20元可以兌換。”楊力告訴記者,“每個月的積分兌現日,村民可以憑藉積分到德育銀行積分超市兌換同價值獎品或者在購買其他商品時抵扣相應金額。”
寶山鎮社會治理中心駐大陡崖村網格員潘洪菊,是大陡崖村德育銀行平臺的管理員之一,每月上旬,她都會對村民積分賬戶上月的積分情況進行匯總、提報,在評審小組通過後,將積分結果在村莊微信群、村口顯示屏以及村莊宣傳欄進行公示,每月公示三天。
在她看來,除了物質獎勵,每個月“張榜公示”激勵作用更加明顯。“誰家哪一方面存在問題一目了然,可以激勵大家努力養成好習慣、好家風。”潘洪菊説。
與此同時,大陡崖村還為每家每戶製作了積分二維碼展示牌,通過手機掃碼,可以看到每家的積分情況。
“為了將這種激勵效應發揮得更大,我們還計劃在每年年底評定年度‘五美榮譽榜’。對全年積分高的‘十大道德’家庭進行年終一次性獎勵,同時張榜公佈並頒發獎章,樹立道德典型和樣板,引領全村父老鄉親開展學習。”楊力説。
“好事有人誇、壞事有人管、弘揚道德有回報,大陡崖村村風、家風、民風的提升,證明了德育銀行的行之有效,通過小積分撬動了大治理。”胡文國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已經將這種模式推廣到了12個網格村,最終將實現44個網格村的全覆蓋。”(大眾日報記者 張忠德)